第(2/3)页 人家岳麟都没有加入浙东集团,你还用热脸贴冷屁股? 恬不知耻! “岳麟,你跟咱说说,可有制造琉璃宝器的方法?” 老朱心中激动,军费,粮饷现在是压在他肩膀上的两座大山。 很多朝臣不理解,为何新朝初立,不去休养生息,反而年年北伐? 正是因为大明如今根基不稳,北元残余势力还隐藏在中原。 倘若北元休养生息,再次南下,届时中原将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朱元璋雄才大略,他这一代打了,后世就有太平可享。 苦了这一代人,功在千秋。 可军费和粮饷,并不会因为老朱是个好皇帝,便凭空出现。 “回陛下,微臣的确有。” 岳麟躬身行礼,“凤阳已经小规模开始制造。倘若有朝廷的能工巧匠,定能为我大明积蓄军费。” 如今的大明,尚未闭关锁国。 朝廷禁海,有一部分原因便是防止走私。 还有曰本倭寇,一直骚扰东南沿海。 岳麟自然要趁热打铁,谏言道:“陛下,微臣以为,琉璃宝器若能销往海外,利润定能翻倍。” “还请陛下,广开市舶司,加大海上贸易!列国白银,定会流向我大明!” 广开市舶司? 刘伯温心中“咯噔”一响,小伙子啊,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大明成立之初,朱元璋便立下了几个不征之国,诸如曰本,朝鲜等。 大明皇帝不可穷兵黩武,要保证百姓安居乐业。 老朱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禁海,倭寇进不来,还拿什么骚扰东南? 只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大胆岳麟!市舶司,岂是你想开就开?” 胡惟庸怒斥道:“皇上英明,若是广开海运,定会让曰本倭寇变本加厉,不得不防啊!” 想要赚钱,就要开海。 海疆安宁,就要禁海。 老朱陷入激烈的矛盾之中。 “皇上,开海未必会使得海疆不宁。” 岳麟无视胡惟庸的阴毒眼神,继续说道:“曰本人缺乏草药,丝绸,茶叶等物,而我大明同样缺少铜矿。” “倘若双方开展贸易,便能令曰本拘束海盗,否则就是对我大明不敬。” “赚了钱,还能保证海疆安宁,陛下何乐而不为?” 此番话,可谓是说到了老朱心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