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颖阴,高阳里,荀家。 荀爽正在厅中为二荀讲论经义。 荀家二子,荀或虽是年幼一些,可言谈之间文采斐然,见解独到,言语之时更是神采飞扬,令人心折。 加上荀或一表人才,平日里又喜以熏香熏染衣物,即便是第一次相见之人,也会对这个少年郎高看一眼。 【鉴于大环境如此, 也就难怪何颙当日说他荀或有王左之才。 非止何颙一人如此言语,凡是见过荀或之人,都言此子日后当有大名。 而与荀或相比,荀攸则是显得寻常了不少。 虽也是一表人才,只是有荀或在前,且颍川之人向来喜爱品评人物,两人自然会常被人拿来比较。 加上荀攸讷讷不善言谈,在喜好高谈阔论的颖川文士之中自然不受喜爱。 故而坊间常有大荀不如。 此时荀或辩经已毕,重新跪坐下来。 荀爽笑着点了点头,「阿或之言有理,公达可有说辞?」 荀攸摇了摇头,「攸无所言。」 「你们叔侄二人倒真是半点也不相似。」荀爽笑道,「昨日我收到了一封庐江卢植送来的书信,这可不是常见之事,你们猜猜他信中所言何事?」 荀或略一沉吟,「卢公海内名儒,文武兼资,如今又是以朝廷大义而往,想来对付那些南蛮叛军并非难事。那书信所书,定然不是为了对付南蛮之事。莫非是为了那个与卢师同行的弟子?」 荀攸沉默不言。 荀爽将两人的神情都收入眼中,随手拿起身侧的一份帛书,交给两人翻看,「阿或所言,虽不中,却也不远矣。」 「这个卢子干,平日里无事之时也不曾见他有过半封书信往来,如今为了这个弟子,倒是让他费了一番心思。」 卢植的来信之上,除了叙旧之外,更多的是言及了刘备在阳泉之事。 倒是不曾添油加醋,只是将事情平铺直叙而已。 可其中凶险之处,哪怕只是写在信上,也足以让人看出其中的杀机。 「好一个刘家雏虎。」荀爽叹息一声,「看来当日公达所见不差,这个刘备确是个人物。短短时日,倒是真被他做出了些事情来。」 「你们说卢植此信是何意?」 「想来是希望咱们为这刘备扬名,只是此事竟会出在卢公身上,到是着实有些出人意料。」荀或看完书信,将信交给荀攸。 如今世上谁不知卢植刚直不阿,从来不徇私情。 「攸也是如此看。」荀攸也是点头道。 荀爽一笑,「好啊,难得他卢子干开口,咱们就助他卢植一助。」 颍川之地,文脉汇聚,而颖阴荀家更是文脉之首。 他荀爽只要言语出口,对某人评论一番,要不得多少时日,便能传遍关东之地。 …. ------------------------------------- 前往雒阳的大道上,有数骑奔驰。 正是自庐江北返的卢植几人。 原来当日卢植平定南蛮叛乱之后便已然上书请辞。 他的志向本就不在此处,自然也不会贪恋这郡守之位。 如今得了朝中的批复,他便带着刘备等人昼夜兼程,返回雒阳。 「玄德可还记得当日我所言要帮你扬名之事?」 卢植勒马休整之时,转头回顾。 「不知卢师何意?」刘备一脸不解。 「当日我曾给颖阴的荀爽去了一封书信,信上写了些你在阳泉之 事。」 卢植并未多言,可刘备却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多谢卢师。」 他也知道要卢植这般人做出这种事情来有多不容易。 于有些人而言早已习以为常的寻常事,却是许多人即便是身死也不愿触碰的的底线。 卢植望着远处田地之间的景致,只是叹了口气,「玄德,莫要忘了当日咱们于广武山上初次相见时你所谈及的志向。」 刘备沉声道:「备不敢忘。」 ------------------------------------- 颖阴的边界之处,有故人久侯。 今日只有荀爽与二荀。 策马而来的卢植等人翻身下马,迎向正在路旁等待的荀爽三人。 「你卢子干真是好大的威风。要知在这天下,来往能让我相迎的人不过一手之数而已。」荀爽笑道。 卢植也是笑道:「慈明无双,如何会因这些小事抱怨。」 两人相顾一笑。 荀爽看向卢植身后的刘备,「玄德倒是在庐江做出好大的事情。刘家雏虎,声震东南,如今玄德的名头在这颖阴之地也是响亮的很。」 「荀公过誉了。」刘备连忙谢道。 故友重逢,卢植与荀爽沿着一旁的陇上而行,刘备几人则是站在原地。 荀爽看向站在垄下的几人,笑道:「看来你对这个弟子寄予厚望啊,不然如何会让你般人都能破例。」 卢植抬脚将地上的土块碾碎,「莫要说我,难道你不曾对那二荀寄与希望?不过是一般道理罢了。」 他无奈的谈了口气,颇有些英雄迟暮的萧索,「慈明,你我这代人,少年之时谁不曾想着澄清天下,落得一个青史留名。」 「那时少年气盛,莫不以为自家是书中那救世的英雄豪杰。只是你我辛苦半生,世道不曾变的更好,反倒是江河日下,越来越向下走去。如今皇甫规已然离世,张奂半隐,段颎失了英雄气概,你我如今也是辗转在乡野之间。仔细想来,苦寻半生,一事无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