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船舱里的气味实在不好闻,北海镇的众人都呆在靠近舱门的位置。哨船来的时候,大家都进了船舱,而王远方等人的手都搭在了后腰上,以防备突发情况。 等到哨船远去,赵新等人才从船舱出来。他笑着对站在甲板上的沈、黄两人问道:“给了多少银子?” 沈敬丹摇摇头道:“赵大人您有所不知。苏松水师那边都认识我这条船,每年孝敬给水师提督就要两千两银子。不过等咱们进了吴淞口,来往的沙船会非常多,到时还请诸位最好呆在船舱里;船不靠岸,诸位先不要露头。” 赵新点点头,突然好奇的问道:“沈老板,黄老板,以前你们从长崎回来也这样?” 沈敬丹笑着说道:“也是,也不是。” 他说完便解释起来。原来清代海贸船回国的时候,进入内洋以后的检查程序还是十分严密的。 当巡海的哨船发现回国的商船后,会马上返回水营通知大赶缯船拦截,以便登船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有夹带违禁货物,或者是否藏有倭国人、其他外国人。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哨船上的官弁就会开具一张海关海关商照,上面需要填写船名、船只大小、载重,注明所载货物无违禁品后,才会盖上了准予入关的大印。海贸船要拿着这份商照去上海县的江海大关办理关税缴纳,等完了税拿到了票据,才可以找牙行代办货物发卖。 做过海员的刘胜一脸大悟道:“噢。原来拿到商照就可以进吴淞口了。” “还不行,还得有这个。”沈敬丹说完,便抬手指着主桅顶端一面土黄色的三角旗。那旗子的边缘上似乎还有一圈红色的火焰样镶边。 “有了加盖大印的海关商照和这面旗子,载货回国的船才能进入内洋水域,然后进入吴淞口。” 沈敬丹解释完,向赵新问道:“赵大人.....” “沈老板,叫我赵东家就行。从现在起,我的身份是商人。至于他们,您称呼他们化名就行。” “赵,赵东家,你们这次到了上海后,想去哪里看看呢?” 赵新已经知道老黄在江宁、苏州和扬州都分别买了一套院子。他想了想便说道:“几个地方都看看吧。至于先去哪里,还要看沈老板您怎么安排了。” 沈敬丹想了想便说道:“那在下和黄老板就先陪诸位去苏州,然后是扬州,最后再去江宁。” 之后,众人和沈、黄两人闲聊了一路。当赵新得知老黄在上海县和苏州府最大的卷烟客户居然是青楼时,不由愕然,大家当初都没想到青楼这个渠道居然卖的这么好。 而沈敬丹则说了扬州的销售情况。扬州的卷烟最大客户群体居然是一帮文人!自从沈敬丹把卷烟带进马家的诗社集会后,获得了读书人的大赞。随着一首首赞美卷烟的诗词传播,卷烟居然在扬州上层士绅圈子里流行了起来。 晚上沙船在崇明县城外的码头上停靠了一夜。为了减少麻烦,赵新等人都没下船,就住在了船上。 虽然住宿条件十分不好,可大家都明白明天就要登陆十八世纪的上海县,内心的期待和兴奋占据了上风,于是就忍耐着不适对付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沙船离开崇明县码头。由于这次没有携带货物,不需要逃税走私,于是船从吴淞口进了黄埔江。 乾隆时期的黄浦江还叫“黄埔”。虽然河道十分宽阔,但在平民老百姓的认识里,此时的黄埔江还只是吴淞江的一条分叉而已。 当货船过了老鹤嘴(捍海塘)后,距离上海县大关码头就只有四十里水路了。此时一条条出海北上的沙船排成了长队。 刘胜站在船舱口探头看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两桅甚至三桅沙船,吃惊的问道:“这些船都是去哪的?” “山东还有关东。”老黄笑眯眯的解释道。 “这会儿就有闯关东了?”刘思婷突然问道。 沈敬丹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上海和嘉兴的乍浦港这两地,每年走山东和关东的沙船差不多要有五六千只,每船可载二三千石不等。这些船东都是本地人士,其身家殷实,数十万也不在话下。每年载运油、酒、豆饼等货物往来两地,差不多要三、四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