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郭康拒绝了脱欢大部分的提议,就只保留了那个确实是“力大砖飞”性质的灯。 因为他觉得,现在的重点是传授和实验。他毕竟不是专业人才,只是了解一些小实验而已。当参与研究的人多起来之后,肯定会有比自己聪明的人脱颖而出,也很快会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目前的设备过于简陋,不如等他们先研究一段时间。对于这个时代的材料、工艺,当地学者肯定比他熟悉,哪怕他们稍微打磨、精简下,可能都比现在这个情况好。 在这种情况下,稀缺的资金,应该主要用来让参与者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与其立刻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奇观,不如先建立一个小型的研究设施。每次出现改进,就掏钱升级翻新一下。这才是技术快速上升期,最佳的策略。 这样,不用过多少年,就能摸索出这个时代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剩下的就慢慢等材料和工艺的突破。 这种时期,就可以用脱欢说的方案,堆功率、堆规模了。真想建设奇观,也最好等那种时候,而不是现在。 至于脱欢送的斯拉夫奴隶……这个倒是确实用得着。 脱欢听郭康讲过他的担忧,而且也考虑过,如果科技研发赶不上西欧,会出现的问题。不过他对此倒是有信心,认为不会输的。 比如,众所周知,奴隶,是罗马的一大特色。 虽然各个文明,基本上都曾经出现过奴隶,但像当年罗马的意大利地区那样,奴隶数量极其庞大,以至于奴隶成了主要经济支柱的情况,还真的很少见。 实际上,在郭康前世,随着研究的深入,就有一批学者认为,奴隶社会其实是罗马的特色,甚至只是意大利等几个地区的特色。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军团将数量众多的奴隶,从整个地中海世界集中到这里,才形成了如此奇景。 而在其他地方,“持续获胜、得以捕俘”和“喜欢使用奴隶”,两个条件不见得同时能满足。 一个例子就是,在塞里斯,人们一度认为商朝是个奴隶社会。但随着考古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们逐渐发现,情况好像不是这样。 商朝军队确实整天打仗,经常抓捕俘虏,但他们并不经常“使用”俘虏,而是经常“用”俘虏。这个字在甲骨文里,意思是杀死以用于祭祀。 所以,商朝人看起来既不贪财,也不好色——他们不喜欢抓捕男奴来干活,也不喜欢抓捕女奴来玩弄,而是不分男女贵贱,都杀了祭祖宗。 这种情况下,他也就不可能像罗马那样,积累起众多奴隶了…… 所以,这种案例,可能是十分罕见的,并不是普遍的规律。 连紫帐汗国,虽然处处复古,但奴隶庄园也复不出来。大部分的奴隶,抓到没多久,就被转卖走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