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幽王的麾下众将,以及众将召唤的各种军兵,说是大周军,实际上主体是晋军,另包含小部分秦军、赵军、魏军。 至于幽王,从始至终,尚未召唤他直属部队中的任何一人。 不是他不想,而是褒姒不让,狐偃作为前线指挥将领,同样不希望添加一支不受他控制的部队,便维持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 太一现身后,褒姒也好,狐偃也好,均意识到:他们这种不用付出伤亡,只攻不守的杀敌赚钱法将迎来终结,必须抓紧时间,最后关头,多能捞一点儿是一点儿! 是丢是赚的决胜时刻,光靠狐偃等将的列国军已经不顶事。 唯有幽王召唤的、最精锐的诸侯军,才能实现大肆杀敌的目标,运气好的,甚至可以抓几个判司官或是阴帅! 不过说起诸侯军,和幽王的关系有些复杂… 按照故事戏说中的情节,诸侯军是幽王的坚定拥护者。 只要幽王点燃烽火,他们就会汇集在军帐之下,为幽王而战! 烽火,对于幽王来说,该是召集各方军力的报警信号; 对于诸侯军来说,该是京城告急,天子有难,起兵勤王救驾的标识,见之必动,以保全忠义。 然而,幽王对烽火的使用,却十分的轻视,为了博冷若冰霜的褒姒一笑,以狼烟烽火戏弄诸侯军。 让褒姒看到千军万马在他手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说简单些,就是在女人面前显摆! 结果,诸侯军被骗一次后,再也不相信烽火,导致真有外敌入侵时,幽王一个救兵也没能唤来。 最终和褒姒在骊山的主烽火台被外族所围,双双归天。 从这个传说来看,诸侯军和幽王有着极深的矛盾,似乎未必肯帮他作战。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幽王继位为王的时候,大周王朝已经濒临末路。 内部的阶层差距过大,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土地、财富,全部被诸侯把持,连身为天子的幽王,也要看臣子的脸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