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教养-《变身错恋》


    第(2/3)页

    其实,教养的培养,说起来复杂,执行起来并不复杂。“教养”的核心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不给别人添麻烦”。说白了,那就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如果可以通过举手之劳顺便帮别人把事情一并做了,那就顺便做了;有些事如果自己能做的,那就甭管自己多累,时间多紧,宁可牺牲一diǎn休息时间也要做掉,不要劳动别人去做或者给别人添堵,这就是教养。

    比方说同样是宿舍,每次用了东西之后,随手一扔和放回原位不过是几秒十几秒的事,起床之后叠个被子也就是一分钟的事,天气好的时候晒个被子也就是几分钟来回,做一下不会死人;你做了,别人没做,一两天看不出差别,但半个月之后,谁的床会变成“猪窝”,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有教养的人,小处吃亏,但大处占便宜。挤公交地铁的时候,有教养的人玩不过没教养的,但到了面试、谈判等这些场合的时候,有教养的人明显占了大便宜。

    娘炮吃饭的动作谈不上“优雅”,但很规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夸张,既没有妨碍到别人,也没有任何声响,可以让别人继续安心吃饭。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能做到这一diǎn的,其背后必然相对严格的父母,他们对待子女比较严格(悲摧的子女),而且不会宠溺孙子孙女。与这样的家庭交往,他们都很懂规矩,待人接物都在既定“潜规则”内行事,出了问题基本不撒泼。(好吧,以后慢慢渗透社会学和心理学基本判断,没结婚的书友在挑选岳父岳母或者公婆的时候,可以参考)

    “好了好了,都别看了,”石老太太笑着道,“好好吃饭,你们哪,弄得小伙子都不好意思吃了!天气这么热,咱们这一桌海鲜还都指望小伙子一个人收拾了呢,要不然,留到晚上,还能好吃么?”

    大家都善意地笑了,确实,这一桌子海鲜都指望娘炮呢,把他看得不好意思吃了,谁负责当“净坛使者”?

    “食不语,寝不言”,在座的诸人都是懂规矩的,在老太太的提醒下,也都不再多事,除了举杯祝酒之外,都是老老实实吃饭。大约二十分钟左右,诸人先后放下了筷子,只有娘炮一个人还在埋头吃饭,猛然间娘炮发现大家都停了,也有些尴尬,放下了筷子。

    “老周,有没有汤?给我盛一碗吧!”老太太似乎看出了娘炮的尴尬,指了一下自己的空碗道。

    周阿姨会意,立刻起身到了厨房,端出一个汤锅。汤锅里就是很普通的青菜豆腐汤,女汉子知道了老太太的用意,也随后道:“麻烦周阿姨,给我也来一diǎn……不同太多。”邱芸也醒悟过来,也端起碗道:“我也要一diǎn。”所有人都会意,只是笑了笑,没有人直接对娘炮说“你随意,慢慢吃”之类的话,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陪吃”。

    娘炮有一diǎn小小的感动。其实他的肚子并不算饿,但是大家实在是太热情了,兼之周阿姨做的这些家常海鲜不但口味好,而且一diǎn都不油腻,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对娘炮的肌肉发育来说再好不过,所以娘炮也就乐得继续吃下去。

    其实华夏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请客的时候,主家一定要想办法让客人喝多了吃撑了,最好还能剩下很多菜,这才显得主家“客气”;而赴宴的客人则也是要尽力去吃,如果一桌客人能把桌上的饭菜扫光,然后喝得醉醺醺地离开,这说明客人对主家的招待非常满意,这是在给主家面子。试想,如果一顿酒席下来,桌上的酒菜几乎没动过,这难免就会让人在宾主之间关系上多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