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想到小小的李家村,有这么多的惊喜。 李大宝点头,“李大人说的是,我娘说我们逃荒路上饿得太瘦了,想给我们补充营养。我娘还说了,稻种直接撒在田里,鱼在稻田里的活动空间太小,明年她决定尝试新的种植水稻的办法。” 听到这话,刘大人转头看向走在后面,不太说话的柳盼儿,“柳娘子,本官知道你很聪明,但如果为了吃鱼,影响种植水稻,得不偿失。” 柳盼儿见刘大人这么说,上前轻笑解释:“回柳大人,民妇从小就喜欢思考,喜欢尝试。我之所以想改变水稻的种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养鱼,而是为了增加水稻的产量,尤其是双季稻的产量。” “我了解到当地也有双季稻,但往往因为气候的原因,第二季的水稻长得并没有头一茬长得好,有的甚至还没长得饱满,就要收割了。民妇想着,如果我不是直接把水稻洒在田里,而是先在温暖的地方育苗,等到秧苗长大,移植到水田里。” “头茬水稻,并不能节约时间,但收割完头茬的水稻之后,立即翻耕,然后把已经长到半尺长的秧苗种植到田里,比直接撒稻种节省十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第二茬的水稻生长周期就能多出来十天半个月。有这点时间,就能稻穗更加饱满。” 刘县令原本漫不经心地走到小路上,此时听着柳盼儿的回答,站在原地,仔细思索之后,眼睛一亮! 有道理啊! 在同一块地里,的确不能节约时间,但在其他地方育秧,的确可以节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有很强的操作性。 “柳娘子,明年你务必按照你的想法操作。如果你成功了,能够增加双季稻的产量,本官有赏赐。如果失败了,也不用担心,本官会酌情给你赔偿。大胆的尝试,不用有后顾之忧。” wap. /105/105427/27369714.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