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一直到现在,五万大军只有寥寥数人发作,剩下的人只觉得有些呼吸困难,但也仅此而已了。 屁的高反,庸医……韩信攥了攥拳头,心中对于自己又轻信他人而感到羞怒。 嗯,青海平均海拔3000左右,一般人都能适应。 无非就是有些人适应的快,有些人适应的慢,只要年龄不是太大,身体不是特别虚弱,没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话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多轻微高反都是由于个人心里原因或休息不好造成的假性高反,找个地方住下,吃点药吸吸氧就好了,没什么大碍。 而且后世里很多人的高原反应,大概率是因为进入高原的速度太快了,身体来不及适应。 毕竟即便是骑摩托,一小时也能跑好几十公里,如果坐高铁,那就更快了…… 刘盈这次远征只是骡马化,一天也跑不了三四十公里,有的是时间让士兵慢慢适应。 …………………………………… 片刻之后,换上了一身黼黻的刘盈站在临时搭建的祭台旁,一脸肃正。 其实他也不知道该如何举办这种会盟,准确的说是让哪个神过来作见证…… 毕竟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从来没有一个中原王朝染指西域,更别说是纠合三十六国的国君举行大规模的祭天和会盟仪式了。 嗯,其实所谓的三十六国,也是刘盈为了好听才弄出来的,有几个国家的建国历史大约只有两三个月…… 而这种混乱,还体现在了祭天时,刘盈身后诸将以及番王该如何站。 汉承秦制,秦承周礼,而周人又是从夏商一脉相承而来,《逸周书》上说,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 因此,以右为尊。 但问题的关键是,某人是个精神楚国人,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汉国的很多大型礼仪,采用的是楚人的规矩。 也就是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所以以左为尊…… 因此当日的吵吵嚷嚷让刘盈觉得有些厌烦,或许是叛逆期终于来了,于是去他的楚制,全部以右为尊,一如修建长安城以及渭水三桥时期那样。 什么‘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的规矩全废了,道路一分为二,路上行人车辆全部靠右行走! 于是,刘盈向后瞄了一眼,顿觉心情舒畅。 在他身后,汉军将领站在右边,诸如月氏王以及西域三十六国的君主,则站在左边。 泾渭分明,让强迫症一本满足! 少顷,几个临时抓来跳大神的戍卒在战鼓隆隆中瞎鸡儿跳了一段,刘盈随即捧起准备好的血食,泼洒在一面精挑细选出来的山壁上。 这个地方,是他用来勒石记功之用。 此战没有什么太过惊心动魄的过程,除了后续抓俘虏的时候废了点功夫,和那些困兽犹斗的匈奴人生死搏击了一番,剩下的实在没有什么可夸耀的。 因此,石刻的内容就很简单了。 汉十七年春三月乙酉,天策上将军、征西将军太子盈大破匈奴于此! 至于后面的,则是雕刻上随行人员的名讳以及职务,比如行军参议淮阴侯韩信、中军幕府参议帝婿留候嗣子张不疑等等等等。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挑在半山腰上,吹着刺骨的寒风举办会盟的原因。 无他,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么大且完整的石壁…… ps:临时出差,今天一更,明天看情况,要是开会多就能写,要是出现场就写不了。 pps:写到备备那里,决定下本书写刘禅,毕竟那是个七进七出了曹老板,始终领先赵云一个身位的猛男!重要的是,刘禅和张三站在一起,画面太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