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只负责此前的分析,并不打算置喙于如何处置张敖,毕竟他是个诸侯王,张敖也是个诸侯王,诸侯王是没有资格讨论该如何处置另一个诸侯王的。 吕泽虽然不好多说什么,但却将目光投向了坐在刘邦身边的卢绾。 卢绾虽然也是诸侯王,但却兼任着汉帝国的太尉,是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拥有代替刘邦讨伐不臣的权力,讨论处置张敖的资格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刘邦的目光也投向了摸鱼划水中的卢绾。 一瞬间,卢绾开始后悔了起来。 早知道他也跟着刘盈先一步回长安好了,就可以不必参与这种麻烦事了。 当年虽然张耳不怎么把刘邦放在眼里,但刘邦却对张耳十分感激,毕竟当初他两人一个名满天下,一个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乡间无赖。 刘邦在沛县逐渐有了名气,之后又当上了亭长,其根源就在于他跑到外黄县去,成为了张耳的座上宾。 所以,这就相当于是张耳做了刘邦的领路人,将刘邦提携进了游侠儿的圈子之中。 自然而然的,张敖就继承了刘邦对于张耳的这种感情。 要不然当初的燕王臧荼只是风传谋反,刘邦就立刻点齐大军前去平叛,根本就不给臧荼分辨的机会。 而现在刘邦对于张敖的处置却慎之又慎、问了又问,很明显就是想要找到一个能说服他放过张敖这一次的理由。 哪怕,这个理由很扯淡! 让卢绾觉得有些麻烦的,正是这个原因。 平心而论,他对于张敖没有什么个人情感,如今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张敖是刺杀刘邦的主谋,但事已至此,即便是族灭了张敖,也并不会引起天下人的非议。 但这个处置结果,刘邦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刘邦要是真有这个心,也不会反复征询他们的建议。 只是无罪释放,是肯定不能无罪释放的。 道理很简单,这件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如果把张敖放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必然会养虎为患! 卢绾想了想,皱着眉头问道:“张耳是哪里人啊?” 刘邦愣了一下,回答道:“昔日魏国大梁人。怎么了?问这个作甚?” “大梁人啊……”卢绾沉默了一下接着问道:“那么,他去世之后埋到哪里了呢?” “曲遇。那是他出生的地方。”刘邦歪着脑袋问道:“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卢绾挠了挠耳朵,笑着说道:“别着急啊。我的想法是,贯高等人阴谋行刺,张敖难脱其咎,不如撸掉他的王位,让他回曲遇给张耳守坟去吧!” 刘邦皱着眉头:“会不会有些太重了?” 卢绾反问道:“你还记得宋昌吗?就是刘盈在东垣塞任命为录事参军的那个年轻人……嗯,他大父是卿子冠军宋义!” 刘邦恍然大悟:“是他啊,想起来了。你这时候提起他作甚?” 卢绾注视着刘邦说道:“宋昌是贯高的门客,平日里管账,多往来于内宅,曾经见过张敖和贯高秘密谋划,张敖知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况且,咱们不也在邯郸郊外挖出了他偷偷购买的那批步人甲吗?诸侯王私藏重甲,同样是重罪!” “你觉得,咱们还能再放张敖回去吗?不过你要是觉得对张耳不起,我记得张敖有个儿子叫做张寿,不如封他为曲遇候,这样可保张家世代富贵。” 刘邦沉默片刻轻轻点头:“也好,就这么办吧。” 他旋即再次问道:“那这样一来,赵国就没有了王,赵王之位该封给谁呢?” “这是我能掺和的事情?”卢绾双手一摊,接着正色说道:“只不过你封王的时候最好慎重一点,别给刘盈将来留下祸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