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刘盈:我无敌了?-《天命唯汉》


    第(2/3)页

    除了看上去有些丑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缺点了。

    嗯,之所以不仿制近代骑兵刀,主要是在这一时期,骑兵面对的敌人,身上穿的不仅仅是一身单薄的军装,而且还披着一层厚实的战甲。

    这就要求骑兵手中的武器,必须要兼顾厚重,以及一定的破甲性。

    刘盈选用雁翎刀的原因,就是看中了这种兵器兼顾的劈砍和冲刺特性。

    其实只要战马还在奔跑,骑兵在攻击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做出挥砍的动作。

    在己方阵型很紧密的时候,大动作的攻击姿态,很有可能会误伤到自己人。

    马速足够的前提下,只需要刀尖轻轻扫过,敌人轻则重伤,重则当场毙命!

    而且在交战的时候,其实一个很大的忌讳,就是将手中的兵器完全插入敌人体内。

    刺杀的目的,绝对不是将对手刺个对穿。

    无论是长戟,还是后来的长矛等骑兵武器,都会在刃部下方,有一个横着的凸起,避免刺杀的时候过于深入。

    因为一旦武器卡在敌人的骨头里,哪怕对方毙命当场,但他的体重,也足够把己方骑兵从马背上拖拽下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骑兵剑,都是弯曲的。

    弯刃相较于直刃,刺或砍都不会陷入很深,手腕转动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兵器从对方身体抽出。

    尤其是很多向下弯曲的骑兵刀剑,其兵刃前部,就是用来方便瞄准站在地上的步兵。

    刘盈构建的排队冲锋的燕赵骑兵,更是如此。

    他们在作战的时候,因为骑术并不精湛,所以长戟长矛之类的长兵器是装备不了的。

    能装备的,除了护住躯干的胸甲,就只有一个头盔,以及一把雁翎军刀。

    而此刻,他们正在练习的动作,正是排成横队,冲向不远处的标靶。

    冲锋之时,雁翎刀向上斜举。

    攻击之时,手腕向外,切割或刺击目标。

    嗯,和很多影视作品中,骑兵持剑冲锋时,手腕向内不同,真正的骑兵攻击动作,手腕是需要朝向外侧的。

    试一下就知道了。

    手腕向内,支撑冲击力的是人体的手臂,也就是肱二头肌。

    而手腕向外,则就变成了背部肌肉在做支撑。

    很明显,相比于肱二头肌,背肌就要结实的多了。

    这些东西,放在古代,就是累世将门才能拥有的不传之秘。

    通过掌握这种小技巧,他们训练出的士兵,和许多瞎练出来的乌合之众,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在燕赵骑兵的反复冲锋联系中,坐在刘盈身侧,只是来凑个热闹的韩信,越看越是震惊,看向刘盈的眼神,已经稍微有些不对了。

    其实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奢望。

    那就是和张良萧何一样,成为刘盈的老师。

    太子太傅,是一个说出去很有面子的头衔!

    但无奈的是,他来到汉国的时日不长,且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东征西讨的奔波个不停,根本没有和刘盈相处的时间。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但他却绝望的发现,对方似乎能做自己老师了……

    别的不说,这种训练骑兵的方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了。

    如果仅仅只是骑术粗糙,战术呆板的燕赵骑兵,韩信心中,有着无数种的方法,可以几乎无伤的全歼这样的一支军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