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通缩-《天命唯汉》


    第(3/3)页

    而最近吃掉刘盈最大一笔现金流的,就是他在关中办理的,类似于福利院性质的纺织工坊。

    这家工坊里,是完全不招女工的。

    那些操作纺织机械的,全部都是男人。

    准确的说,是在战场上失去肢体,而无力通过做农活养家糊口的伤兵。

    人,总是需要尊严的。

    给对方以施舍,不如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可以昂起头来养活一家老小的工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刘盈当日在阳翟时和刘贾的一句戏言,但今时今日,却是他在身体力行的一件事。

    刘盈略微摇了摇头后看向刘邦,询问道:“父亲可知道,现如今的关中之地,人们已经又开始了以物易物?”

    刘邦再次满脸疑惑,皱着眉头:“这很正常啊,民间从来都是如此,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吗?”

    刘盈正色说道:“小范围,或是小数值的以物易物,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很多的地方,在很多从前都是用钱币交易的场所,也同样是以物易物。”

    刘邦还是不解。

    毕竟,他只是个小学文凭的泗上亭长……

    刘盈尽量讲的简单了一些:“随着前方的连番大战,关中之地的钱粮如同流水般涌出。在这种情况下,铜钱,也就是半两钱的实际价格,远远高出了它的面额。”

    “也就是说,从前一枚半两钱可以买的东西,如今只价值三分之一,或是更少的半两钱。”

    “而这种现象,还在不断蔓延。”

    “换言之,就是铜钱,变得越发值钱了起来。”

    “于是,人们就越发的不愿意用掉手中的铜钱,毕竟朝廷征收赋税的时候,还需要征缴一部分的铜钱。”

    关中,或者说整个中原地区,其实一直都是缺铜的,这也导致了用铜铸造的货币,至少从商周开始,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

    刘邦再次挠头说道:“那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刘盈皱着眉头说道:“父亲难道还不明白吗?在这种铜钱不断升值的时候,谁在得利?”

    他不等刘邦说话,直接说道:“必然是贫者越贫,而富者越富。这,也是民间不愿意使用铜钱交易,而是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因。”

    “举个栗子,从前那些连接在灌渠周围的中等田,每亩价格在一千到两千钱,而那些可以用作商铺,或是其他用途的田地,每亩价格在三千钱左右。”

    “现如今,田没有变,但能换到的钱却少了。”

    “而大家都知道,战争总会过去。到那时候,铜钱的价值自然会回落。可在此期间,那些贱卖了土地的人,可如何办?”

    嗯,人总有着急用钱的时候,在没有国家银行的年代里,要么去借高利贷,要么就只能是贱卖家产了。

    刘盈说完,刘邦顿时起了一脑门子的汗。

    于是他昂起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也造钱。嗯,就是把府库里的钱全部熔化,重新铸造出更小更轻的钱。”

    “这样,人民就有钱用了……”

    /89/89767/2102049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