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白色的黄金-《天命唯汉》


    第(2/3)页

    萧何抬起头,看着出现在门口的刘盈:“今天,又用了什么借口偷懒啊?”

    刘盈撇了撇嘴:“老师怎的凭空污人清白……我娘说了,她们那片田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就不再需要我去摇旗呐喊了……”

    萧何点点头:“既然不用劳力,那就劳心好了……看那,我让人新作的一个练字板,今天的二十个大字,练一百遍!”

    这老头太狠了……刘盈刚想装作听不到的脚底抹油,旋即看到萧何案几上的布条,他知道,这是飞鸽传书送来的密报,于是慢慢凑了过去。

    萧何也不阻拦,这并非是因为刘盈的身份,也不是想让他早点接触政务,更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理由。

    他笃定一点,刘盈看不懂!

    韩信所写的,并非是标准的秦国小篆,也不是流行很广,几乎在一切非正式场合取代了小篆的隶书,而是一种糅合了吴越风格的楚国鸟篆……

    果不其然,在萧何老神在在的时候,刘盈缓缓抬起头,双眼之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光芒。

    这什么鬼东西……刘盈臊眉耷眼了片刻后,理直气壮说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我看不懂!你给我念念呗……”

    在汉国混,脸这种东西是万万要不得的。

    后世里汉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失了天下,就是他们太要脸了!

    嗯,用文雅一点的话就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之道杂糅,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萧何朗声笑了几下,将韩信所写内容复述了一遍。

    说完,他看着刘盈问道:“你说,我该怎么办?”

    刘盈想了想,犹豫着说道:“调粮的事情先不着急,可以再等等。毕竟关中之地乃天府之国,百姓家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存粮。”

    萧何点点头,目光炯炯:“那什么时候,才要调粮呢?须知百姓有富有穷,也许贫者已无米下锅,但富者家中的陈年旧粮尚未吃完。”

    刘盈沉默片刻说道:“可以监控粮店,当粮米价格暴涨十倍,却依然供不应求之时,就是贫者家中粮尽之时。”

    “学生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缺粮一成的结果,不是粮价上涨一成,而是一直涨价,直到饿死一成的人口……”

    听着刘盈略有些奶声奶气的声音,萧何只觉得自己后背有些发毛,一丝丝的冷汗,正从他的后背中渐渐冒出。

    饿死一成的人口?这小家伙还真敢说啊……萧何微微眯着眼睛,听刘盈继续说下去。

    “学生觉得,调粮赈灾不是解决事情的最优解。就像老师所说,百姓有富有穷,想要做到不饿死一人,就需要派出大量官吏进行登记。”

    “这,就会给其中一些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官府拨粮万石,到了百姓手中,能剩个七千石就很了不起了!而且遭灾之时,就是当地富户贱买贫民良田之时!”

    “等到灾情过后,只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刘盈说了一会,只觉得有些口渴,此时正好萧何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于是他直接伸手拿了过来。

    “谢老师!”

    刘盈随手比心,一饮而尽。

    萧何愣了一下,恍惚间看到了某个大胡子,再次问道:“那你说,度过这次灾情的最优解是什么?”

    刘盈挠了挠脸颊:“人口转移。”

    萧何追问:“什么?”

    刘盈说道:“关中此时刚刚经历过大战,即便是不遭受火灾,也不会有太多的存粮,到时候,只怕还要从汉中转运巴蜀的粮食,以救民於水火之中。”

    “那么这样,就干脆将关中遭灾的人口,迁徙到巴蜀,嗯,尤其是蜀郡去,那里地广人稀,土地同样肥沃,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

    “而且最重要的是,受限于道路的问题,转运粮食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消耗在了路上。”

    “我们把灾民迁徙到粮食出发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节省掉一大笔的路上损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