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斥责御史-《万历佑明》
第(1/3)页
“何人可为帅?”
当朱翊钧在文华殿,将陈璘的担忧,说给张居正听后。
张居正也颇有所悟地,暗自念起朱翊钧刚才的,问话内容来。
张居正不同于一般的中枢执政文臣,很重视帝国武备,也愿意给武官更大的权力,使武官又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张居正听后道:“陛下,以臣之见,这个陈璘既然觉察到帝国当有帅才,那此人或可培养之。”
朱翊钧点首:“朕也有此意,且意纳其言,设兵政院,为后备督抚进修之地,由老练边臣教之!”
“另外,也定期从地方总兵中选优秀者,令其进兵政院进学,进而将来转文职,这样一来避其久无实升而懈怠,二来也能转升文职以间释其兵权,避免其可战家丁越来越多;三来也能发挥其实战之才以补士人多不知兵的弊病。”
“本朝国初却有武将转文职之例,中山王便曾以武官转中书文职,而昔日宋时也有鄂王、蕲王等转枢密副使之例,陛下所言实为良策,臣遵旨照办。”
“只是,恐令人士人不服,尤其是操帅权之文臣,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又屡立军功,为何要与武人同有掌兵部权之机会?”
“如此,可能会使最终从武举者,也皆是为了图仕途转文职之便才从武举,而非真是不善科举。”
“而这样会使武举所选之人多为文才斐然者,而骑射不强者,盖因时下朝廷武选其实已重圣人学问之文试而对于骑射刀兵能合格即可,只是因文贵武轻,才使士子多不从武选而从文选着,然若打破文武之别,则必有畏惧文选中第之艰难者改从武选。”
“如此,则文才不突出但骑射甚精之人,恐更难以中武举或武进士。”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听后点首,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
无非就是大明科举其实一直很卷。
尤其是文科举。
因为文贵武轻,所以很多人选择文科举,以至于文科举其实失败者很多。
一辈子考不起的更是占很大比例,只是说历史没有怎么记录失败者的故事而已。
所以,才给人一种历史上的一个文人似乎考取功名很容易的感觉。
事实上,有些省在整个明朝几百年的科举史里也就出过几个进士,而按照每省每届固定有几十个举人名额来算,可以说一些省份大部分举人最终都没能中进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