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刘一峰,老家巴蜀蓉城。” “巴蜀的人怎么会成为民夫的?” 这也是这桌上其他人都想问的问题,有这厨艺,在京城的那几家大食府当个大厨都够荣华富贵一生了。 “回大人话,行商,路过登州府遇到了贼人,他们剃掉了我的头发逼我做贼。后来我逃了出来却失足落海被渔民所救,但他们以为我是髡贼直接送金州官府了。” “我在官府中被关了好些时日,金州官府也不审我,衙役们也不听我的冤情。后来我们商行来招民夫,我见继续关下去不是个办法,只能被迫签署了契约成为了民夫了。” 这番话是刘一峰思考了很久的解释自己来历的说辞,基本上只要没有人抓住他巴蜀出身的细节不放,是完全能唬住人的。 宋应星和海事局管事都有些尴尬,自从十年前陛下下令沿海各府开始往东山州移民,类似刘一峰这种情况那真的是层出不穷的。 虽然大部分民夫不是犯事之人就是穷到只能卖身的泥腿子,但还是有少部分刘一峰这类被冤枉的人。 这也没办法,沿海各州府要完成朝廷的任务,商行要赚钱,官商勾结下总会出现龌龊事的。而且明律对于拐卖人口一向都是重刑,最严重的拐卖13岁以下的孩童是直接施以凌迟的。 所以沿海各州府只能疯狂的抓捕各类犯事之人,或者制造犯事之人,然后威逼利诱他们去东山州。但就算这样,这几年犯人也学聪明了,宁愿在中原服刑也不愿意去苦寒之地东山州。 “我相信一个能作出这桌佳肴的人,肯定不是什么髡贼的。” 这桌上没有没眼力见的人,连锦衣卫都听出来了宋应星在替刘一峰定性,看来是想免除这个牛高马大年轻人的民夫之刑了。 “谢宋大人。” 刘一峰也听出来了,但是他并没有觉得开心。 “这样,刘一峰,你且随我去东山州,等到了樕山城我让人回巴蜀调取你的户贴,证明你的清白。” 这下谁都明白宋应星是想免除刘一峰的民夫之刑了。 这是好事,但刘一峰是真的承受不起,这也是他并不开心的原因。因为他根本经不起细查。 现在可不是乱世,大明境内的户籍制度是完好的,哪怕封建时代的官僚系统非常低效,他这个黑户也迟早会被查出来有问题:这个时代的蓉城根本没他这号人物。 虽然没有预想过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刘一峰还是思考了片刻后咬牙说道: “小人谢谢宋大人的好意了,但是小人是真的想去东山州看看的。” /128/128430/3125933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