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与民同乐-《逍遥小儒仙》
第(2/3)页
每个人也都不拘泥于座位,大家伙一人端着一个碗,开始碰杯。
小孩子们则开始奔跑着,互相商量着哪里的菜好吃,然后就三五成群一窝蜂的跑过去。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官员们聚在一起,推杯换盏,南方赈灾总算就快要结束了,他们的心里就跟要飞起来似的。
在南方这一年半还要多些的时间里,苦吃了不少,也没有人回过家。
就相当于是在外面漂泊了这么久。
如今终于快要结束,大家的心里都有些急不可耐,同样也是欣喜若狂。
一个个也都没了那么多拘束,称兄道弟,好不痛快。
而百姓们也都喜笑颜开。
各家的田地都分到手了。
朝廷的赈灾银粮也没有少过,只待最后的土地平整好,就能开始耕种了。
而这一次,只需要上交朝廷的固定赋税就可以,剩下来都是自己的。
手里有地,心里不慌。
李长安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
不断有人上来敬酒。
有官员,也有百姓。
李长安左一杯右一杯,最后赶紧尿遁离场,真要这么喝下去,还不得把人给喝死?
还是先逃命再说。
万家宴将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到时候会放祈愿灯。
大家伙的兴致也非常高。
李长安一路上假装酒意,然后好不容易回到了书房。
外面热闹喧天,房间里安详静谧。
李长安长出一口气,靠坐在椅子上,而后从须弥宝囊里,拿出一瓶放了好久的二锅头,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
举起酒杯笑道,“李长安,做的不错。”
说完,一口饮尽。
听着外面洋溢着欢乐的吵闹声,李长安静静地听着,不时自斟自饮,好不快哉。
外面人高兴,他也很是开怀。
这时候一个人的独处,倒别有一番乐趣。
“对了,《齐民要术》还差一点,南方农事都已经梳理完了,现在有时间正好整理完。”
李长安喝的有点迷糊,突然一拍脑袋。
拿出已经整理了有十万多将近十一万字的《齐民要术》,然后抽出一张白纸,沉吟片刻而后写道,
“笔墨第九十一”
“笔法:韦仲将《笔方》曰:‘先次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好,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
……
与此同时,
万家宴上,封不疑和一帮镇抚司官员,喝的伶仃大醉,不时也有其他百姓过来敬酒,他也一概不拒。
酒兴正酣,封不疑突然拍起了桌子,大声喊道,
“大人不是说……还,还有一首诗吗?我怎么还……没看到大人的诗呢?”
其他官员也在附和,“对啊,大人的诗呢?不是说大人写了一首诗的吗?”
其他百姓听了,连忙问道,“李大人写诗了吗?”
“我听说,李大人可是诗文大才,诗才通天的人。”
“那可要赶紧看看啊。”
“李大人好像喝多了……应该去睡了吧?”
封不疑大手一挥,“那可不行,今,今天这日子,咱们……必须要听这首诗,必须要。”
也幸亏那十二位镇抚使已经提前离去,要不然这时候铁定要收拾这臭小子。
“宋思仁,大人那首诗……你知不知道?”封不疑大喊着问道。
宋思仁也是有点晕头转向,“我哪里有?你问曾世才……曾世才,大人的诗呢?”
曾世才晃了晃脑袋,有些迷糊地“啊?”了一声,然后就又趴了下去。
没办法,过来敬酒的百姓太多了,真扛不住。
最后薛世清摇摇晃晃站起身,“嘿嘿”笑道,“大人的诗……嘿嘿,我昨儿偷偷给拿出来了。”
周围顿时一片叫好声,
“薛大人厉害啊!”
“好,薛大人威武!”
有官员也有百姓,大家都在鼓掌叫好。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大家一起修建大坝,忙里忙外,早已打成了一片。
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
薛世清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拍掉了旁边要伸手的其他人,“小心着点……别给撕坏了,这可是大人的墨宝。”
说着,颤颤悠悠展开了纸,看的其他人是心惊肉跳,生怕他自己把纸给撕碎了。
薛世清晃了晃,终于勉强站直,大声读道,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好……”欢呼声四起,大家伙都在拍手。
一些人听得迷迷糊糊,也都跟着一起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