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蛐蛐皇帝蛐蛐罐儿-《收藏纪元》
第(2/3)页
“只是这品相,有点可惜了啊,这要是没有这条裂的话,按现在的行情,起步最少要五百万以上的……”
牟端明看着这蛐蛐罐儿连连摇头,惋惜不已。
不待常闲询问价格,他摇摇头,将近年的行情交了个底。
“在2001年京城中鸿信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蓝釉龙凤纹鼓形蟋蟀罐”,成交60万元。”
“去年,在厦门宝龙大酒店举行的厦门国拍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鹰雁纹蛐蛐罐儿的拍卖价超过了200万,不过两年时间,其身价竟飙升三倍,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这品相比刚说的那只强,那只有两三条裂呢,啧啧,去拍卖的话,得三四百万吧,要是咱们圈内的叫行价,两百到两百五十万左右。”
牟端明砸巴了下嘴巴,似乎对自己说出的价格很不满意。
“能卖这么多?”
一旁的郑芒吃惊的长大了嘴。
她可是看着常闲花钱淘的,这玩意进钱也太快了,难怪说相声那哥儿俩要去挖祖坟呢。
“牟哥,那为什么当时摊主把这玩意儿拿到古玩店里去,那些人怎么两件一起只肯出价四五万呢,他们不会看不出这是宣德青花吧?”
常闲问出心里的疑问,蓟县那小伙可是从沈阳道看到鼓楼,一路看了不知道几家店铺,眼力高明的掌柜肯定是有的啊。
牟端明笑笑,却只是喝茶,不说话。
德叔看了常闲一眼,满脸不屑的说道:“他们懂个屁,别说宣德青花的真品成件,那些人就连宣德青花的碎瓷片都没见过,充其量把玩过清三朝的旧仿,估计他们就把这个当成了那时候的旧仿。”
“就这品相,能给出一两万的价格来,眼力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知道清三代的小官窑精品,撑破天也就值个十万八万的。”
常闲心道这话倒是没错,他曾经卖过一只“玉砚山房”的乾隆小盘,就是卖的三万。
牟端明右手有节奏的拍着沙发,一边道:“小常收的两件东西,一件是三河刘的蝈蝈葫芦,一件是宣德青花蛐蛐罐儿,一养一斗,不是真玩家是真配不上。”
“很可能那摊主说的故事都是真的,这东西的原主应该就是位八旗大爷!”
德叔惋惜道:“是啊,可以没留下地址,不然哪天可以去看看。”
老头沉默一下,又道:“看来鼓楼那里也不是没有好东西,有时间的时候还真得去逛逛。”
听到这话,常闲暗自吐槽,您老爷子身体好,当遛弯晨练没问题,哥们我是真不去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