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真假难辨的玉壶春瓶-《金品典当师》
第(2/3)页
“玉壶春瓶!真的!假的?”季凡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这件宝贝是一个朋友刚从墓中倒斗倒出的明器,我花了20万元从他手中均来的,怎么样还不错吧!”陈子奇有意压低了嗓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20万!如果是真品的话,大哥你可捡大漏了。”季凡带着羡慕的眼神同时仔细地打量着。
这件玉壶春瓶高约七寸,瓶口沿外撇,细长颈,溜肩,硕腹下垂,圈足宽矮,底施白釉,无款识,外撇的口沿上绘卷枝纹饰,颈上半部绘六片细瘦的蕉叶,下半部有回纹和水纹装饰带,腹绘缠枝山菊花,花朵呈椭圆形状,花叶茂盛饱满如螺丝状,圈足边有卷叶纹边饰,通体绘纹饰七层。
“真正的元末明初的景德镇官窑玉壶春瓶,它的造型恰如它的名字一样优美,形制敦实厚重,又不失灵秀,造型曲线由口至底顺畅自然,一气呵成。玉壶春瓶的撇口、细颈、垂腹是在手工拉坏的瞬间靠工匠的感觉来完成的,要在快速旋转的陶轮上,将未干的泥胎拉坏成型,完全凭借匠师的精湛技艺,制出的成品,大同小异,就玉壶春瓶来说,有的高大些,有的矮小些,有的肥阔些,有的瘦细些,但总体造型一致,是同一种模式,同一种风格,没有太多的差别,这就是时代的造型风格。这件玉壶春瓶从造型上看,具备最基本的三要素。”季凡根据所学娓娓道来,说得陈子奇眉开眼笑不住点头。
“行啊,没看出来你小子深藏不露还是个行家呀!昨天是有意在我面前玩深沉吧!”陈子奇用力拍着季凡的肩膀自以为是地说道。
“只是有点奇怪,不应该这样啊?”季凡专注地凝视着瓷瓶自言自语道。
“老弟,哪里不对头啊?”陈子奇神色紧张地问道。
“我也说不准,陈哥你刚才说这件东西是从墓中倒出来的吧?”
“对呀,据我朋友王三讲,这是从一个明代将军墓中倒出的东西,这有什么问题吗?”陈子奇不解地问道。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看它在如此厚重的‘土锈’包围下,居然找不到半点浸蚀痕就是大破锭。出土古瓷虽也有新貌宛然的,但按通常规律,既然出土前地下环境优越,就不会粘上这么多泥痕;如有泥痕,则说明在地下时已受泥土包围多时,六百年前之物,必有不规则的浸蚀痕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