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了萧斡里剌的话,耶律大石默然半天,才幽然叹道:“叶落而知秋。天祚帝驾崩,让他们明白,我大辽将面临一次暴风雨一般的权力之争。国力已经极尽衰败,再经过一番不知何时能止的内乱,我们大辽在宋人面前,是一根根子腐烂、一推就倒的参天大树。” “他们这些人,看得太通透了。可是他们如此这般才智,为何不用在除奸兴邦上?偏偏只是用来图谋个人的身家富贵上。” “殿下,他们也曾经努力过,配合过我们除奸匡正。可是大势已去...” “是啊,大势已去。我又何尝不是在顾惜自家性命,自己说服自己,要顺势而为,顺应天命...哈哈...” 说到这里,耶律大石的眼泪出来。他的声音不知是哭还是在笑。 “殿下,成大事者当忍奇耻大辱。越王勾践何尝不是如此。而今兵火汹涌,辽国祖陵、耶律一脉,还需要大王续存啊。” 耶律大石一双赤红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萧斡里剌,过了一会,萎然地低下头,弯了腰。 “斡里剌,你又给我找了一个好理由啊。” 萧斡里剌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劝说了,他看到耶律大石手里那份名单,灵机一动,开口问道。 “殿下,李十四郎把这份名单给我们,安得什么心?他就不怕我们反水,把这些私通宋人的契丹人和奚人都铲除了。” 耶律大石的思绪马上被吸引过来,他看了看手里的那份名单,举起来在空中扬了扬,冷笑道:“斡里剌,要是没有这些内应,宋军难道就攻不下南京城?” 萧斡里剌迟疑地答道:“还是能攻下,只是需要多费一番周折。” “一番周折?多大的周折,有迈过涿水那么费劲吗?”耶律大石讥讽地反问一句。 “李十四郎有恃无恐,才把这份名单给我,说是让我联络,以为臂助。其实想一想,连契丹宗室、奚人贵族都能被宋人策反如此多的人,那么汉人、渤海人呢?为何李十四郎的名单里,却一个都没有?” 萧斡里剌勐地一惊。 “李十四郎隐瞒了实力!宋人在南京城里还有更有力的暗棋和布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