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闲得没事做的官员们聚集在开封城,吃喝玩乐之余议论朝政、指点江山,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是庸才,谁做都有问题,唯独自己才是不世出的大才! 于是开封城风气搞得乌烟瘴气——好逸恶劳、弃简求奢,妄议国事、吹毛求疵... 李复看过当初官家以龙泉山人写过的一系列文章——做实事的人最容易被抨击——因为做的越多,越容易被找出毛病,越容易出错。不做实事,只是清谈的人,绝对不会出错,所以可以一身“清正”骂东骂西。 如此一来,愿意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清谈妄议的人越来越多。 真是一针见血,正中时弊! 官家即位后,冗员必须要解决。他很快就开始了。 先是把胥吏并入官员体系,成为完整的上至三省下至乡镇的官吏制度,统一管理。 如此一来,增加了不少空缺——以前不少的胥吏劣迹斑斑,被查处法办,既能树立威信,又能增加空缺。胥吏占据的岗位,总得有人来做。 接着把教师一职也并入官吏体系里,编为特事官。 至此,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大宋文官体制齐全了。加上军警——公教军警,成为吃皇粮的代名词。 教师实际分三类,中小学的为教师,分普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等级。职业院校为讲师,分普、中、高三级。大学院校有讲师,但只是辅助教学,主要是教授——分佥教授、副教授、教授(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这等于特事官也有品阶——士子儒生们最在意这个。 然后官家把百年沉积的冗员,向**品的“吏”和名为特事官、实为教师的岗位安排。如此巨大数量的空缺,足以把朝中冗沉的官员全部安置好。 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做。 李复觉得,这一招绝妙无比。 清理冗员不比打压地方世家。 地方世家听着有数百家之多,其实真正打击的关键世家就那么二三十家,属于过于嚣张跋扈、又被捏着真凭实据的。其余的多是受牵连的小家族。 打击少数,警示大多数。 世家传承数十上百年,底蕴深厚,也变得身娇肉贵,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妄动。所以各州县的地方世家都沉得住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