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一)-《清明祝》


    第(2/3)页

    胡契正色道:“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小人灵光乍现,不足称道。”

    ‘计用受田’的工作进行了多日,但卫怀等人发现,尽管是在收成好的一年,仓库里却连粮、钱都没余下多少,教人倍感失落。经过估算,这些银子只可周济六十多户贫农,对民生的帮助算作微乎其微,呼声极高的新政竟与之前的小修小补没有任何差别,带来这般大的落差感,令夏元龙都摇了头。

    大家缓了片刻,就有人安慰说‘蚊子再小也是肉’,鼓励众人不必太过灰心。

    但事实证明,心理上的安慰无丝毫作用,百姓对初出茅庐的新政不甚满意。他们等待了许久,自几年前就听卫怀讲什么《行要》,如今终盼来的,却还是一副老样子。但他们出于对卫怀的尊敬,口中尚无非议,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低沉的士气正是万党插手的好时机。万和顺俨然把自己打扮成了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士,遣胡契带领几名使者,一齐来到书院,要替广大百姓问文盟改革不力的罪。

    卫怀不敢怠慢,只得欣然相迎:“有劳胡尚书了。”

    “卫先生,”胡契笑着来拉他的肩膀,“胡某一直很敬佩您的决心。不过……最近看来,似乎失掉了一些锐气。”

    卫怀一抬眼皮,立马明白了他此来的用意。但他仍觉得胡契是个好说话的,便淡淡一笑,将后者引入座。

    “啊,我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跟先生说吧,”胡契一脸忧色,“近来百姓对书院的支持少了。如果先生再不把真正的新政拿出来,这么一天天地空谈诺言,寒得不仅是百姓的心,也是书院诸位志士的心啊。”

    卫怀竟被这话说的惭愧起来,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夏元龙忙从身后走来,驳了一句:“官府不蓄钱粮,一年都过来了,不灾不荒的,却只留下那一点,根本不够挪用。此时反把责任怪到我们执行的人头上,您不觉得欠妥?”

    胡契从容道:“每地情势不同,若我南京,宫城要修,秦淮河要浚,市集又需维护,百官俸禄又多,加之近年陛下南巡,所住所用花费甚巨,尚需数年缓和。现在能有多余,就是不错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