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根基之乱(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匈奴大将刘钦率领步骑两万一路高歌猛进,长驱直入,气势汹汹。这晋国的守御看起来十分严密,实际上却是不堪一击。一心凭借外层防御工事抵御塞外各族侵袭的晋国,在雁门郡被突然敲碎之后,内部的柔软几乎是让人不可思议。
来不及在计划好的位置上迎战,又缺乏正面决战的决心与实力,晋国把兵力分散各地,却是给了匈奴人突击一处,各个击破的机会。
沿途的河北百姓见了无处躲藏,唯有看着匈奴人趾高气昂的一往无前。比起前些年的乱杀乱砍,眼下的塞外军队对于百姓竟然是秋毫无犯!这一点河北百姓在感觉到讶异的同时,更是暗自庆幸福大命大造化大。
从九原城头望去,隐约可见尘土飞扬,匈奴人马的旗帜飘荡。留守的晋国文武脸带惊慌失色,仍是布置兵卒守御。
那匈奴大将刘钦,乃是匈奴之主刘渊族内倚重的大将。自己率领一万步卒立于城下离开阵势,余下的五千步卒与五千铁骑分屯后方四方戒备。
“这里的汉人不降,倒是好样的,劝降!”刘钦见城头兵力不多,与自己得到的情报相差不远,可是城中的晋军竟是大有奋力一战的气势,当下微微笑道。
“将军,既然不降直接攻打便是,何必多费唇舌?”另一名匈奴大将赵染策马横枪颇有不解的问道。
虽然塞外联军占据绝对优势,但处处分兵抢占郡内紧要城池的做法仍是冒着一定的风险。这只是欺负新兴晋军兵力远逊于自己才如此行事罢了,如同那雁门军一方,与其一一攻打城池,倒是不如一战定胜负来的痛快。
这样既可打击晋人的气势,又能提高自身的士气,其威慑力是无可估计的。
因此既然九原守军没有献城投降的打算,理应急速攻城一鼓作气的拿下此地,如此新兴军内的晋军也等于被断开了后路,从而军心大乱,人心不安。
刘钦嘿嘿笑道:“若是投降再好不过,若是不降也可使汉人内部产生动摇,须知这些汉人整日夸夸其谈,实则很怕死的。”
赵染闻言哈哈笑道:“还是将军想的妙,我看这晋国也是无甚人选可堪一战,倒是听闻那汉朝远在晋国之上,或称我匈奴之劲敌!”
刘钦听了赵染的言语也是深以为然,那胡玄威人人皆说是名将,然一战便死,这般水准若算是名将,那晋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正要回答赵染的话语,刘钦却是面色一变!!
那负责劝降的使者刚刚来到城下,挥舞手中招降的旗帜,仰头还没开口,不知从何处竟是杀出一晋将动作快若闪电,手起枪落便把那匈奴劝降使者戳于马下。那使者躺在地上动也不动眼看是不活了……
明明晋人已然龟缩城内,明明这些人心中怯懦,刘钦举目见自家使者竟是被不知哪里来的晋将一枪刺杀,顿时勃然大怒火往上撞!一旁的赵染也是目瞪口呆,不想这兵力空虚的九原城竟然还有这般人物!?
但见那晋将皮肤黝黑大草帽扣在头上遮拦视线,手中长枪锋锐无比,纵马横枪独立于万军面前毫无惧色,正是晋国大将乐广乐彦辅!
刘钦正待发作,忽见九原城左右两方涌出数千晋军皆是清一色的步卒,汇聚在九原城下这晋将身后,军容整肃,一股肃杀之气荡漾四方!九原城上的晋军不想自家来了援军,见状各自高呼,拼命摇摆旗帜呐喊助威!
匈奴大将赵染见状沉吟道:“这支人马来的突然,将军须防有诈!”
刘钦冷哼一声双目一亮道:“远道之军未曾歇息,何惧之有?”
赵染闻言一楞,随后定睛去看,虽然不甚清楚,可那四千余名晋兵脸上确实有些疲态,人人脸上皆有来不及擦拭的汗渍。看来这支晋军并非是早有准备的伏兵,而是如同刘钦所说从远道奔波赶来适逢其会罢了。
想到这里赵染不由得钦佩道:“将军目光如炬,末将佩服,此等晋兵不堪一击,可要末将驱兵杀散?”
话说到这里,猛地平地一声惊雷响起!那赵染毫无防备顿时怔在当场,略微片刻察觉失态,方见那晋将盘旋战马长枪在肩,对着匈奴这边正在叫阵!
“乐广在此,塞外鼠辈尽管放马一战!”乐广打马盘旋,肩上长枪红缨随风飘散,杀气淡然飘散四方,与那惊雷般的吼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敢小觑。
晋军方面虽然皆是疲惫之身,闻主将叫阵皆是慨然喊杀,使观者忍不住肃然起敬!
以四千之众,抗击两万之敌,其中尚有五千闻名天下的匈奴铁骑,这般无畏有谁能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