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条件(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向雄闻言苦笑道:“姜伯约言我国须割濮阳,北海两地两国方可罢兵……”
“什么!?”晋帝司马攸就算是心中有所准备,也是惊呼一声,脸上肌肉不断抽搐,显是恼怒非常。
群臣更是轰然一片议论不断,汉人胃口着实太大了些!!这濮阳与北海乃是晋国日后南下的重要屏障,丢了这两处所在,等于晋国退缩于黄河之后。他日想染指中原就必须经过黄河水战方可!
然汉朝水军之强盛,隐在晋国水师之上,退缩黄河不仅仅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晋国无法染指中原大地,更表示着晋国放弃争夺这曾经的故土!汉人所提出来的要求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一旦接受了等于是两国划黄河而立,汉人借助强大的水师有可能北上,晋人南下的几率却是小的可怜!
汉人罢兵的要求是彻底占据中原,并且隔绝晋国未来踏足中原的可能性,只是坐在家里便得到了这样的实惠,这般姿态更是让人恼火!
“南下之战折损众多兵将,濮阳乃是将士们以性命换来,怎可拱手让给他人!?”晋国大将胡奋挺身而出怒目喝道!
胡奋乃是魏国时期的名将,虽然不及王基却也是朝中的宿将,素来威望卓著。而今义愤填膺的愤然而喝,倒是把大殿中嘈杂之声压制许多,顿时大殿中颇为安静。有的互相对视,看出了彼此心中的不愤与无奈;有人仰天长叹,为晋国的境遇与现状感到不安;也有人垂目沉思,在一片悸动中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向雄苦笑道:“中原之地兵马调动频繁,黄河沿岸汉军怕已是布置妥当,此番回转乃是征询陛下意见,同时也希望塞外方面有所转机,如此尚可与汉人一谈。”
晋帝司马攸见状微微摇头冷笑道:“汉人打得好算盘,如此便要我割让两郡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
河内王司马伷皱眉道:“濮阳与北海外围皆有汉军重兵屯守,如今我军尽数抽调北上,留守人马恐怕……难以坚持啊……”
“胡奋愿往守城,必让汉人有来无回,请陛下恩准!”胡奋扫了河内王一眼,抱拳请命,对于河内王的言下之意甚是不满!朝中自有刚勇的将士官吏纷纷扬声支持胡奋,更是纷纷效仿请命,誓死不肯割地给汉朝。
群情汹涌让整个朝堂弥漫一股壮烈之氛围,河内王司马伷的言下所指甚是简单,以晋国现在的情况,就算不割地给汉朝,也断断难以守住北海,濮阳两地。毕竟大量的军队在休整,在北上,顾及到黄河防线之后,能够拿出来支援北海与濮阳的军队是根本没有的。
而汉军可以调集几十万的大军攻打这两座城池,失陷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既然如此何不以此为条件来换取与汉朝的和平,好过被汉朝攻陷之后两国仍是战争的状态,随时有被汉朝夹击的可能。
争一时之气,逞一人之勇,最后受到连累的始终是晋国。汉人既然了解了塞外的形势,也等于抓住了晋人的命脉所在。不说是落井下石,却也要获得巨大的好处方能罢手的。
“即便我等为了保全国家而有所牺牲,怎知汉人是否肯信守诺言?”人群中有人高声叫喊着,语调中呲之以鼻的态度显然对汉朝没有半分的信任,更有些许的怨恨。
有人这么一喊,满朝文武自然有随声应和者,如今大殿之上就好似炸开了锅一般。事关晋国的社稷安危,此时此刻人心惶惶,人人议论完全失去了冷静。
巨大的压力落在心中,晋帝司马攸一脸严肃之色的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与汉人的交涉还要继续下去,只是汉人已然摸清了晋国的老底儿,这个时候耍什么手段恐怕都是无用。
继续玩下去玩不起的是晋国,而不是汉朝。是坐山观虎,还是落井下石,无论汉人做出哪一种的选择都是有利益可图。形势摆在这里,晋国的位置便是吃亏的位置,又能怎样呢?
朝中的各方言论姑且都要顾及,大家的情绪也是情有可原,然作为一国之君的司马攸在这个时候优先考虑的只有一件事儿,便是晋国的安危!
“各位之心情朕很清楚,朕亦为大晋今日之境遇感到心痛!然当务之急乃是保护国家社稷,两线作战并非上策!”晋帝司马攸一句话说到这里,朝堂的文武群臣又是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事实如此,又能如何?就算胡奋去了濮阳,去了北海,便真能守得住么?一处濮阳,一处北海守住了,汉人大举兴兵跨国黄河作战,晋国又当如何应对?冷静下来面对现实,才发觉不可一世的彼此如今都是这般的软弱。
沉浸于魏国当日的辉煌对于晋国的雄起没有丝毫帮助,那不过是一段值得缅怀却不合时宜的情绪罢了……
就算是力主不让寸土的胡奋,如何不清楚晋国的处境?肉在粘板上,晋国就是汉朝的菜啊。见晋帝表示了态度,胡奋等人也知不应在继续坚持,虽然与自己的意愿以及情绪背道而驰,然一切以国家安危为重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