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对局(上)-《惊雷入汉》


    第(2/3)页

    目光坚定姜胜瞪视马隆,更注目枪尖,然此时四方晋将围拢上来各抡刀枪劈头盖脸的便是猛砍猛刺。汉将张桐,顾慎等人希望皆在姜胜身上,见状纷纷挺身上前舍命厮杀!

    一方是忠心护住,一方舍身拦路,双方这一下交手的都是高级将领,彼此又是下了狠手,一时落马者纷纷不绝,可谓损伤惨重。

    心无旁骛姜胜大战马隆,马隆金瓜一闪已拦住了致命的一枪,随即金瓜反砸过去,也是行险一搏,不肯让对方压制之。那马隆乃是卸掉了第一次交手的力道站稳脚步方才反击,而姜胜却是强忍冲击之力的奋力一枪,而今攻守易势姜胜顿时处于劣势。

    马隆抖擞精神金瓜化作无数幻影从四面八方犹如骤雨般落下,那瓜本就是极重的,每一次撞击都是力道所十足。长枪并非硬碰硬的兵刃,屡屡撞击之下,加上姜胜尚未缓过力道,一时节节败退抵挡不住。

    “哈哈哈哈!姜伯约之后竟是如此无用,待我先杀了你这儿娃儿,再取姜伯约狗命!”马隆心情甚好奋勇拼杀,一心要打杀姜胜!

    姜还是老的辣,姜胜全力袭击港口的战略诚然是成功的,可马隆也有足够的能力把汉军留在这里进行决战,这一点是姜胜没有料想到的,但一时的疏忽并非不可弥补。

    就算二人的老辣程度难以同日而语,可战场上比的是谁能更为准确的抓住战机,并非是之力或武力纯粹的比拼——否则看到姜维都投降便是了,还用这般费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能够抓住对方的失算,或是在某一处占据优势,便可使得局势大不相同!

    且战且退汉军刚有起色的势头又平静下来,甚至带有几分危机。顾慎与张桐等人负伤在身,久战之下更显疲惫,周遭又是晋军居多,混战之中不知不觉间竟是没了姜胜撤退道路。

    斗志高昂的马隆一路冲杀甚是欢喜,猛然心头狂跳一股不安窜上心头,金瓜一乱攻势竟是自行消散。

    此时姜胜放声疾呼道:“快动手!!”

    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从乱战当中各自跳出,有人就地一滚手中刀猛斩马腿!有人猛地高高跃起斧头脱手而出飞斩马隆!这是姜胜有意引马隆入瓮想借刀斧手之利聚众将其击杀!

    度马隆的武力自然不低,姜胜年少自负,但还没自负到自己独立可以击杀晋国武人之首的地位,更何况拼杀之下就算武功好的一方也不一定胜者。

    马隆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起初并未有所怀疑。那姜胜忍受巨力强忍出招众人都是看到的。被马隆杀的连连败退并不是什么让人觉得耻笑的事情,反而是马隆率先察觉情况不对,连忙抽身急退!

    大刀锋利无比,若是砍在马腿上,那战马必然跌倒,马隆在步战摘下别说想来住汉军,能够保证不死避开去路才是万幸。可是就算你顾虑刀对战马的伤害,然地上五六名汉兵轻身杀来,想要护住战马何其困难?

    就算你护住了战马,那飞来的斧头也足以要人性命了!

    “喝啊!!!!”马隆一声呼喊,怒容浮现,金瓜旋风般的舞动起来,那四周的汉军只觉得兵器与金瓜少有碰撞便被弹飞,震得人拿捏不住武器根本无法继续攻击。

    可就在此时,口角溢血的姜胜拍马赶到,手中长枪一摇在电光火石见戳在了马隆肩部!!

    ……

    见裴秀颇有退兵议和的看法,朝中群臣顿时又是分作两派讨论。可这一次并不是针锋相对,而是颇多看法。主和一派的卫瓘等人虽然不主张出征,但河北全国之军尽数南下,或是用于河北的防御,如此大动干戈只收获了濮阳一地这点成果显然是无法满足民众期愿的。

    对于裴秀隐隐提出的后招,卫瓘等人都觉得有所不妥。不说别的,就是退兵这事儿恐怕就会闹得军中沸沸扬扬,民间怨言四起。

    主战一派的何曾等人更是怒视裴秀,毫不掩饰心中的不满。要知道何氏花费了多少气力,各大家族又拿出来多少的钱财来供给军队。这么快就要收兵,不用说汉人怎么想,单是自家人马这一关便过不去。

    更何况此事隐隐与陛下择后一事有所牵连,这么大的筹码更是一盘关系晋国日后权力分配的事情。

    事情不能马虎,退兵更是万万不能。

    群臣不论派系文武都不赞成退兵,晋帝司马攸虽然信任裴秀,但也觉得退兵乃是下下之策,并不适宜。

    无论是国家政坛还是民间百姓的愿望,这个时候独善其身的退兵恐怕会大市民望,没了百姓的支持自然也就没了应有的动力。国家大事不可儿戏,如今攸关家族,更是要谨慎对之。

    晋帝司马攸并非不信任裴秀,只是觉是实在是无此必要。此时此刻主动撤军成和体统,算什么道理?

    况且前方只是稍有不利,如此大的反应会否过分?

    各方势力几乎看法相同一致,裴秀不过是微微出言便是如此态度,这般形势下裴秀也只能放弃劝说一途不再言语。晋国占据了濮阳,正是掌握了南征的关键,汉人今日如此齐心,来日却是未必。

    有了桥头堡濮阳城,晋人大可以施以怀柔之术缓缓图之。如今刚猛过头的与汉人别别苗头,一时气盛罢了,并不容易持久。尽数调集大汉力量作战的汉军,还怕与你晋军持久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