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会战荆襄(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论武勇马融不如傅佥,论守阵马融乃是个中高手。方圆之阵乃是防御阵型之基础,但想用得好,用的妙仍需经过长期的刻苦专研与训练。马融是个善于指挥的将领,但往往置身于拼狠斗勇的形势下,而今倒是放开了手脚,左右不过一死么!

    魏人兵力众多,占尽上风,想攻破蜀军的阵势,彻底歼灭这一支蜀军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任凭魏军狂风骤雨般的猛攻,马融把阵势变来变去硬撑着不败,除非是兵力被消耗到了无法布阵的程度,否则马融自信还可以坚持一时半刻。

    魏军突然撤走,马融也是惊讶,看到远端的呃蜀军,便不惊讶了。陛下早不是当年屡战屡败,损兵折将的陛下,不仅是奇谋迭出,更是屡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诚然刘禅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现在最紧要的关头,可连续的胜利和刘禅有意使人在民间军中渲染之下,蜀汉的兵将无形之中在潜意里有了一些让人兴奋的变化。

    坚持到最后一刻,不是喊口号就能做到的,更不是几碗烈酒下肚的狂言醉语。当刘禅和蜀军百战百胜的事迹传诵得多了,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挽回劣势,总是不服输,潜意识里总是在说要坚持,因为会有奇迹出现。

    刘禅留下了诸葛瞻,钟离牧,黄崇三支人马死死围住了吴郡,切断吴军魏军和广陵的水上联系。宗预在建业,吾彦在柴桑,邓良治理山越,罗宪攻打江夏,脩则镇守淮南,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刘禅便发兵八万火速奔赴襄阳!

    救急如救火,荆襄兵力薄弱刘禅心中自然清楚,要救援重在速度,因为对手是杜预。魏国在王基死后,剩下的名将就是杜预。杜预之老成,之深沉,甚至还在王基之上。王基乃是朝中宿将,数朝元老,与司马昭关系密切,这般身份地位资历在司马昭死后俨然是魏国第一人!

    所以王基必须要死,司马昭知道王基的忠心,可知道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绝对没有什么忠心。王基忠于自己还是忠于魏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炎使唤不动王基。司马昭在的时候王基怎么扑腾都是司马昭之下,可司马昭死了,魏国近乎一半的军力就会死心塌地的跟随王基。

    司马昭不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个大敌,更不想把权力交给一个不是自己血脉的家伙,纵然那个人是自己莫逆几十年的老朋友也是不行。这是王基必死的原因,后人往往推测,若然王基肯急流勇退,或是手中的权利没有那么大,还会招来杀身之祸么?

    杜预知道自己不会,不及弱冠就被司马氏政权打压,白身十余年才有官做的自己在朝中毫无人望。苦心经营的人脉和关系,还不如王基打一个喷嚏听到的人多。王基是根深蒂固,杜预则是浮萍,仅存的根脉都透着水面清晰可见,司马炎对杜预很放心。

    杜预有王基甚至都不及的才能,但杜预无法达到王基的威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