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叛乱不断(上)-《惊雷入汉》
第(2/3)页
蜀汉的文臣能吏在各族向导的带领下纷纷尝试融入各族群的生活。这些族群不是没和汉人接触过,也曾经尝试采取汉人的方式生活,然而每一次都是浅尝则止,必然是和自身的习性有所冲突。这一点正是雍凉异族和南中地区蛮族的差异。
这些放下身段深入各族生活中的汉臣,皆是经过了各族习性研究和学习后才被派遣的。加上呼雷阙开始吸收不同族群的人口,类似这种亲民的活动便显得有声有色了。汉人是人,少数民族也是人。掌控了舆论,收服人心便显得容易的多。
面对其他种族准备洗劫自己部落的恐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不能把生活在雍州和凉州外围的各族群一扫而空,那么蜀汉对异族的政策和计划等若是完全落空。
臣服于汉朝的原因是汉朝的强大,若是得不到保护,有什么理由要臣服你呢?
这些异族可以作为蜀汉的羽翼,使蜀汉更为强大,也会成为蜀汉的心头之刺,一切边看西方边境这一战。
说起和异族作战,还是霍弋最拿手了。刘禅赶赴西线也只是起到一个督促和稳定军心的作用。如果不是北方的曹魏依旧强大,把姜维的军队也调回来才是真正的万无一失。
西线的战事仍然在部署之中,对于生活在雍凉外围的这些异族,就算是在蜀汉保护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也是摸不透这些“敌人”会什么时候攻过来。蜀军不敢轻易的进入沙漠或是草原这种无人区,只好以逸待劳遍布各处的等待异族“自投罗网”。
如果说西线是以逸待劳的一战,那么南方的战事蜀汉则是坐山观火从中渔利了。南方的各个国家势力在各自野心的膨胀和驱使下开启了混战的时代。起初只是小规模的冲突,两三个国家互殴而已。随着蜀人暗中的参与和交易,各国都是发现了问题所在。
想抗衡强大的蜀汉王朝,是这些小国不敢去想的事儿,可危机感是人人都有的。与蜀汉交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交易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扬。蜀汉付出的只是更新换代下来的军械,偶尔派出一些校尉指点这些外国人排兵布阵。换来的却是大量的物资,无论是钱粮还是珍惜的古玩,都是源源不绝运往川中。
当各个势力的争夺达到白热化时,甚至有国家愿意在战胜之后分出部分土地送给蜀汉。
这是大价码,更是难得的机会,蜀汉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开了头,便有人跟着效仿,一来二去仗打得越来越热闹,蜀汉得到的土地也是有了不少。
有了土地便有了人民,碍于面子也好,畏惧蜀汉强盛的军力也好,各个势力都不怎么敢在蜀汉的土地上做手脚。原本是十万百姓的土地,充其量也就是趁着蜀汉没有占领之前,想法设法的鼓动走两万来人。胆子小的连鼓动都不敢鼓动,乖乖的双手奉上而已。
要应付战争的开销,又要从蜀汉引进其他国家都已经引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负担对于一些大势力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就更别提一些中小势力了。这些势力的钱财自然从百姓身上出,越是没钱越是剥削,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