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曹魏的逆袭(一)-《惊雷入汉》


    第(2/3)页

    东路攻取淮南,中路发兵襄樊,西路挺进陇西,吴蜀两国三路出兵才会对曹魏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这样的军事行动才足以形成对二国有利的形势。否则东西两路隔得太远,互相借不上力,只是喊口号罢了。

    眼下外国之所以丢了雍凉,长安,襄樊,这其中固然有蜀汉异军突起的因素,同样看得到两国三路齐发的影响。

    魏国就好像一头猛兽,头脚和腰部同时遭到打击,就没了还手的能力。只是头脚,或者是头和腰部,魏国始终保持着一份托底的力量。这份力量或许不大,只是对于倾尽全力北伐的吴蜀二国而言,渺小的敌人也可以对这空虚的国内造成巨大的威胁和伤害。

    魏国已经被二国联手压制住,偏偏陆凯改变了战略,放开了淮南这里的压制。对于魏国来说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机会。

    “将军要反击?”王经惊讶的问道。

    “哈哈哈哈,有何不可?”王基长笑道。

    “这……”王经犹豫不定。

    按照道理讲,敌国已经接近首都,寿春这边若是没有了压力,可以派遣援军去保卫许昌。王基的想法却是有些大胆,吴人既然把重心移动到荆州方向,那我就利用淮间的兵力去攻打吴国本国的国土。

    计略上讲这叫围魏救赵,没有任何问题。

    但……许昌不同于其他的城池,这是魏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说句不好听的,许昌一旦被吴人占领,魏国就会面临灭国的危险。换任何一处来代替许昌,大家都会觉得王基的提议是个妙计。在这关键的时刻提出这么一个冒险的法子,反而使得众人觉得此事不可行。

    本质上相同的计略,只是因为巨大的压力,就成了不合时宜的提议。

    王经和许多将领虽然信任王基,但还是觉得趁机回援许昌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险冒不得!

    见到支持自己的人寥寥无几,王基的脾气腾一下就上来了。司马昭的命令不符合形势时王基都不会听,自己的下属表示抗拒让王基这宿老如何肯妥协?

    “东吴倾尽全力而来,江北都是些败军之将,不过是站在那里充充样子罢了。此时不趁机下江南,更待何时?”王基越说越是来劲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