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群英会(上)-《惊雷入汉》
第(2/3)页
江东群英的自尊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落差感想必也是十分巨大。这个时候去游说东吴,至少有五成的几率可以使吴人背盟反蜀!
就算游说失败,吴蜀之间也会因此产生隔阂,而魏国则是得到了最为宝贵的时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
等到刘禅第二次宴请长安城的士族宿老时,双方依旧是谈不妥。说是谈不妥,其实什么都没有谈,刘禅没有明确出这些盘根错节世家的权责,宿老们也不想提及蜀汉法制在本地的实施。
三颗人头没有震慑住这些老而成精的士族首领,反而刺激这些人放手一搏。争的无非是利益二字,而赌的便是蜀汉想稳定雍凉,三辅之地,便要依靠这些世家的力量。
这里可不是东西两川,被刘氏父子经营了几十年,稳固的不得了。蜀汉若想继续东进讨伐魏国,后方的大本营便是雍凉二州以及三辅之地。前方鏖战之时,后方失火,那将是万劫不复的遭遇。
川中不少人都是三辅的后代,与当地的世家多多少少还能攀上些关系。因此东西两川的世家豪族是何等的境遇,这些宿老们都是知晓的。
自家的奴仆佃户都要向国家缴纳税金,这是何等的损失?今天振臂一呼各家能凑出数万家仆,若是从了蜀汉的政策,将来岂不是任人宰割?
刘禅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对三辅的世家使用武力,这就是众人的倚仗,也是想和刘禅耗下去的缘由。你不说我也不说,终究不会烂在肚子里,可利益就截然不同了。
于是众人欢饮而散,刘禅又厚赏了前来赴宴的宿老们,此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不过是试探这些人的态度罢了,眼下有比这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事儿。
关于雍凉二州,刘禅与姜维早就勾画好了蓝图,现在正是付诸实践的时机。雍凉境内的汉人并不是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出力好少数民族的关系,将其改造成为第二个南中。
从羌,氐等各族群中补充人力,物力,使其忠心于汉,为自己所用,这是当务之急。五个月征伐的消耗让蜀汉刚有富裕的国库又要见了底儿,并不是财力不足,而是粮食不足。
山路崎岖难行,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都有所改善,这是支持蜀汉十几万人连续作战五个月的根本,但不足以解决粮食储量的问题。战争和运输本身就是极为消耗粮草辎重的,蜀汉解决的一些问题不过是相对于以往做了改善,本质上粮食不会因此就变得多的吃不完。
屯田耕种都是发展农业的好办法,只是都需要时间。在南方各国交易的货品种也有粮食,但数量十分有限。这个时代农耕在任何国家都是问题,有余粮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换钱,这是救命的根本。
南方各国中愿意和蜀汉交易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这些人家能搜罗到了粮食也是很客观的,拿到国内来供应十几万大军却是不够。再加上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控制,所以得到的粮食实在是有限。
不过少数民族的手中却是有许多粮食,姜维之前数次北伐都是依靠各个族群支援粮食的。所以处理好少数民族与汉族乃至蜀汉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需要军力也需要政治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