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静待(下)-《惊雷入汉》
第(2/3)页
邓艾的降书写的很有文采,说的也很实在。刘禅若是一名昏庸懦弱的君主恐怕真会考虑献城投降。但杀子之仇,断臂之恨并不是如此容易抹消的。安定王刘瑶等三子虽非亲生,然三子以父事刘禅,刘禅也以子待三子,如何不是父子?张遵是刘禅穿越后深为倚重的将领,患难之时便忠心相随,如今阵亡犹如折损一臂。宁死不降,这是刘禅的本心。
刘禅心中有数,群臣可是没有这种决心。五万大军转眼间烟消云散,成都的守军勉强凑够一万人。邓艾的人马也是不多,可挟威而来,让人忍不住心中惶恐不安。魏军兵临城下,城内却是开始了斩头。凡是参与动乱的官员家族无论牵扯到谁,都是满门抄斩!
非常时刻有非常手段,根本无须仔细的核对和审查。凡是捕获的,被人举报的都是立即送到菜市口斩首。此举让城中的百姓和世家豪族更为惧怕,若是谁口不择言牵连到自身那才是天大的祸事!
事件中唯一没有被处死的便是高贵人,高贵人竟也有了身孕。若是处死高贵人等若一尸两命,而且是陛下的龙种更加不可以草率的对待。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高贵人打入冷宫,待其产子之后处斩。同是刘禅的孩子,可命运自此已是不同,即便出生也不会有什么前途。
比起成都的稳如泰山,寿春则是风雨飘摇。丁奉在野外分兵三路奇袭魏军,一战斩杀魏军一万余人。王基军少势颓不敢力战,只好收兵返回寿春固守。十万吴军陆续抵达城下,开始了围城之战!
吴军奋勇攻城,并且大肆散布襄阳方面的军情。这让仍不知情的王基等人大为震惊。王昶和王基是司马昭引为臂助的方面大员,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经验上在当今的魏廷都足以名列前茅。
襄阳若是真如吴人所言被破,豫州和兖州的人马必定是调往新野增援,防卫宛洛阳等地。寿春方面则只剩下青州以及徐州的援军了。
得了襄阳,吴人便有了北上的重要据点。进可攻退可守,辅以天下之最的江东水军,对曹魏的威胁隐然在蜀汉之上的态势。施绩和陆抗相会在襄阳城上,开怀大笑。
陆抗的军队看似从夏口往寿春支援,不过是个幌子而已。陆抗早带着一万两千名吴兵乘帆破浪赶赴襄阳支援。寿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所有十万兵守尚嫌不足。北方各州支援极为便利,物资运输也是颇为畅通。江东夺取寿春要留兵留将,又要被往来便利的魏军频繁攻袭。
相比之下,攻取襄阳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得到的实惠都远远高于寿春。吴人眼馋青徐之地,却也明白想得二州非是短时间可成的事情。襄阳的大军作为威胁,许昌的司马昭无论如何也不会倾尽全力去支援寿春。如此一来,寿春的丁奉是战是退,战略选择非常多也非常从容。
现在看的便是司马昭如何应对,如果魏国西线的军队仍是不撤,吴人大可以继续攻城掠地。假设司马昭决定撤回川中的钟会人马,吴军便要考虑据安排防御工事,应付魏军的反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