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奇兵(上)-《惊雷入汉》
第(2/3)页
照这个运粮速度,钟会大军的粮草也只能撑得住六十天。过了六十天,一粒米都不会剩。算上大军回程的路途,恐怕在四十天的时候就得张罗着往回撤了。这还是托了蜀军的福,少了几万张吃饭的嘴。
过不了阳平关,只能依靠邓艾和诸葛绪的两路人马。姜维带着蜀汉主力人马从沓中撤回了剑阁,国内的廖化和胡济都是带兵聚集在剑阁。邓艾的人马未必比蜀军多出多少,而且剑阁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姜维带着蜀军坚守不出,邓艾和自己一样没有办法。钟会想来想去,纵是满腹的锦囊妙计,可对眼前的阳平关是无计可施。
魏军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这都是姜维一手的策划。历年以来汉中守将无论是魏延还是王平都是据守川口,使敌军不得寸进。涪城的军队立即赶赴汉中增援,在军势上足以震慑对方,军力上也足够守御川口。敌军进不了川中,时间久了只得撤退。
姜维认为这样做虽然拒敌于外,但也仅仅是防御而已,难以从战争中获得利益。于是姜维重新制定了汉中的防守策略,清野坚壁是主要的,在野外不给敌人留任何可以使用的物资。然后将所有的兵力集结在汉乐两城和外围的据点之中,留出道路让魏军长驱直入。通过阳平关和剑阁等险地的守御,敌人会因为不能破关停滞不前。时间久了敌军缺少补给,便会开始撤退。这个时候各军齐出,可或全胜。
如今邓艾和钟会的军队都依照姜维的设计陷入困境,在剑阁当中的姜维很是满意。唯一有顾虑的便是阳平关的兵力,负责支援阳平关的胡济也是如同廖化般从成都出发。结果到了剑阁,阴平桥就被诸葛绪占领了。虽然用计逼退了诸葛绪,但诸葛绪依然屯驻在阴平桥北侧,阻拦住了胡济支援阳平关的道路。
阳平关只有五千蜀军,虽然配备了新式的诸葛连弩和投石车,但面对的却是近二十万魏军。邓艾和诸葛绪的军队屯驻在剑阁之前,军力比蜀军多出了近两万人。若是分出一支人马去阳平关背面夹击关隘,阳平关的情势就会危险得多。
胡济当初拖了姜维的后腿,没有依照约定进军支援,导致了姜维大败而归。如今又是领军见面,胡济却是想开了,主动和姜维套其了近乎。以往大家分属不同的派系,彼此掣肘是家常便饭。现在刘禅独掌大权,各派系之间要和睦许多。
邓艾军中气氛和钟会那边差不多,剑阁蜀兵众多,而且坚守不出。过不去剑阁,更别提什么平定川中。对于此处征讨蜀汉邓艾是不赞成的一方,经过半年多的休养生息曹魏的国力有所恢复,但还不是伐蜀的良机。
双方对峙的局面对于魏军简直是慢性毒药,诸葛绪在自己营中思索了几日,便去找邓艾商量。
“军中粮草尚算充足,但后续补给道路难通……总要有个办法才行。”诸葛绪道。
“诸葛雍州可有良策?”邓艾在桌案上铺了一张地图,目不转睛的边看边问。
“依某之见不如分一军去夹击阳平关,与大军汇合一处。”诸葛绪早有腹稿,不假思索的道。
“诸葛雍州且看此处!”邓艾似是没有听到诸葛绪的言语。
诸葛绪走上前去,只见邓艾手指一处,却是在茫茫山川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