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定策(1)-《惊雷入汉》
第(2/3)页
“啊……这话倒是……”蜀中险要极多,只须少数人马守住关隘,便可以保证成都不受叛军威胁。
“陛下万金之躯,若有危难当遣派精兵据守险要,集中各军防卫都城。臣等自当舍命回援,以助陛下。今幸得贼众固守不前,否则成都不过数千人马如何护得陛下周全。倘若陛下有所闪失,臣等万死难持其咎!”言及此处,姜维一头重重磕在地上。
刘禅被姜维连续责问头脑已然清醒,心中感慨这姜维果然是忠臣,满朝文武均无此见识啊。刘禅双手握着姜维的手,将其扶起道:“闻伯约之言,胜读万卷书,朕实在羞愧啊!”
姜维接着道:“陛下身系大汉江山社稷,实不可以身涉险。”
朝中众人并非是无人思虑到姜维之言,只是人微言轻,一切事由都有朝中大佬们决定而已。并非是刘禅等人的策略不对,只是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安危。姜维戎马半生,又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用兵小心谨慎,所以凡事先考虑安危。但做为国家的根本,刘禅也确实不应该把自己当做是普通人对待,确实应该小心处事才好。
好不容易来一次成都姜维也不愿意得罪刘禅,但是朝中的风气实在是轻浮。这次的叛军是因为和陈袛断了联系,才这么容易对付。陈袛若是没有被捕暗中操控各路叛军,陛下便会是自食苦果的下场了。
什么叫忠言逆耳刘禅今天算是真正的领略到了。虽然释怀,但心情还是不怎么好。一下子被姜维打回了现实,强国之路任重道远仍是遥不可及。
根据姜维的推测,魏国内的淮南之乱恐怕不会延续太久。接连两次大战,淮南军和吴军都居于下风。诸葛诞等人的韬略以及治军都没有司马昭老道。孙綝无心恋战,寿春人心不安,最迟年底便会有分晓。
魏国在淮南投入了中原地区大部分的军力和人力。吴国孙綝率领十多万吴兵入淮,荆州守将施绩也整顿人马,准备北上攻击襄阳响应孙綝的东路军。这样一来魏国想结束淮南的战斗便要与东吴做正面交锋,长安以东的地区因此不会再有可以支援陇西的魏军。这是蜀国最佳的北伐时机!
见姜维分析的条条是道,刘禅心里也在犹豫。自己的想法是稳抓内政,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把蜀国的国力尽快搞起来。姜维的提议十分诱人,假如真的能扩大版图,何尝不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此次出征人少不足以开疆辟土,人多则严重拖沓了国内的建设和发展。一时间难以抉择。
离宫已是人定之时,北伐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此行却另有收获。姜维应允支持刘禅的新政,并亲自带兵往沓中屯田,积蓄力量。刘禅则许诺国力充沛之时,自己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姜维北伐。所谓不遗余力,指的便是到时会统一朝中文武的思想,坚定的支持北伐。以往困扰姜维的分兵,分权,后继无力等困难不复存在。姜维很是欢喜,半生戎马为人掣肘,眼下当今圣上给了承诺,这一诺绝非千金能比。
杨戏,樊建来到宫内恰巧与姜维相遇。突然见到姜维二人都是一惊,杨戏拱手道:“伯约别来无恙。”
“杨公久违了,维还未恭贺杨公晋升之喜。”姜维回礼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