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挖了一个大坑-《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第(2/3)页

    一看他们没有按照约定,邹元标也上奏。

    他是在张铨的奏章到了之后,冷静分析认为张铨陈述是真,袁应泰的视角有问题。

    所以上奏说,浑河血战乃英雄般的一战,数次击退敌人,打得三倍敌人屡次败退。如果得到全力支援,何愁破不了努尔哈赤。

    这是站队张铨,明着跟赵南星、高攀龙唱反调了。

    朝堂所有人都知道了,东林内部大老之间在争斗。

    那些因为同一届科举、有好友在东林,本来有可能被东林党拉入伙的人,纷纷保持距离,生怕卷入东林党内部大战之中。

    刘一璟、韩爌两个内阁大学士,怕引火烧身,纷纷不敢出声站队。

    他们也对东林党知根知底,里面几个火爆的一旦喷起来,十头牛都拉不住。

    ….

    就算他们和孙承宗一起站出来,可有谁听啊?

    孙承宗一个东林新纳入成员,刘一璟、韩爌官职高,但东林内话语权少,赵南星、邹元标、高攀龙、汪文言哪个会听他们的?

    而且,有话语权的人没闲工夫他们的建议。

    都在发动学生和好友加入战局呢。

    邹元标这边的户部主事艾友芝上奏,说是袁应泰用了朝廷800万两白银,这个时候把责任推给浴血奋战的武将,这绝不应该。

    而且之前一批武将上奏,说大规模吸纳蒙古难民,招募为军有巨大隐患,现在张铨又指出他们在...co

    ..

    城内作乱,沉阳失守也有类似原因。

    努尔哈赤本没有强攻辽阳、沉阳这种大城的能力,现在形势危机实在是自己造就的。

    这奏章水平不低,其实也是有战前王宏宇给他写过信,就按照这样陈述过努尔哈赤无强攻大城能力,但蒙古难民有隐患。

    艾友芝直接把王宏宇信里的话一抄,就写出这样有水平的奏章。

    可是挡不住人海战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