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争执-《贞观天子》


    第(3/3)页

    李渊点点头,看向李智云,“楚王,你一直没说话,想必心里有些话说吧。”

    没有,我心里没话,你别瞎说。李智云拱手道:“父皇,温侍郎乃是晋阳元从,陈侍郎更以绛郡归我大唐,李尚书历任两朝,素有威望,论功劳资历,他们不分上下,儿臣实在不知道谁更好。”

    楚王还是一如既往的脓包。

    大概率,这就是殿内重臣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李元吉支持太子的动作虽然明显,但好歹有态度。而李智云呢?还是一如既往的划水,没有主见。

    倒是温大雅感激的看一眼李智云,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他温大雅是晋阳元从,感动。

    李渊有些好笑,楚王的态度他大抵能明白,无非是不想掺和这件事情。

    但问题是,有些东西不是李智云想躲就能躲开的。

    放在前隋,杨广很喜欢这种‘懂事’‘明哲保身’的宗室,但在大唐不行。

    在李渊这里不行。

    目下,宗室成年皇子仅有四人,李渊需要宗室皇子来维系稳定大唐的统治。

    “楚王,朝政大事,你不可不用心。”李渊暗暗警告。

    如果李智云是个废物,老李可能真的会放弃他。但李智云不是,他的表现要比老四更好,仅次于老大老二,这样一来,老李在天下未统一的时候,自然希望李智云能多多为大唐社稷效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动不动装聋作哑。

    李智云低头,拱手道:“儿臣知错。”

    见状,李渊也没继续纠结李智云的态度,而是说道:“此事容后再议吧。”

    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后面肯定有人要妥协认输,所以不可能一直放在大朝上争吵。

    换句话说,相国之争的第二轮将在私下进行。

    wap.

    /106/106347/2763127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