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新围观的群众顿时哗然。 “这是不是好几十个县的啊?” “对对对,一定是二十六七个县一起过来了!” 就连亲手数出来的治粟内史都不太敢相信这个结果。 倒推回去,就代表这次税收如果路上吃用没有消耗,就会有十三万石多的粮食? 十三万啊!整个大秦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六百多万,这一个骆越郡就占了五十份之一,听起来不多,但旁的只有五个县的一郡之地,能占两千份之一,已经是极好的丰年了。 ——荒唐!荒谬!不可能!这太不可能了!治粟内史的常识如此告诉他,在他脑海里尖叫,跳跃,抨击着面前不符合常理的一幕。 “这真的是骆越郡这一年的收成?” 徐福:“不是。” 其余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就说嘛,肯定有古怪,听说骆越那边打下来也才一年,这七百多车里面也许还包含了越人往年的口粮。 徐福笑道:“内史忘了?此前越……桀侯在典礼上向国师献礼时,可是说过,旧越地稻谷一年三熟。” “嘶——” 周围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治粟内史的表情更是难以形容。“这……这……” 上一年十月才打下的越地,始皇帝为了安抚苦战的将士,做主免了那一季的税收,严格来说,这一次上交的租米,应当是今年一月种五月收,以及五月种八月收这两季。 治粟内史当然记得越地有多季稻,但是…… “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治粟内史喃喃道,眼神已接近呆滞。 以前中原只有一季的稻谷,他对双季稻的收成,也没个认知啊! 徐福:“而且,一季收成太多,我等送来的,仅仅是春季收成的一成粮食。” 徐福从腰囊里掏出一卷竹简——骆越郡太远了,给官吏发放的树皮纸还没送到。 “内史且看这个,这是五月与八月两次的收成。” 治粟内史瞬间绷紧了手背,将竹简接过来,打开一看,第一支竹片上就书写了两季合起来的租米数量—— 两百四十万石。 若是将整个国库分成三份,骆越郡今年的收成占一份,余下两份,是其他四十六个郡共分! 怎么会这么多! 居然会这么多! “你真的没有虚报?!” 徐福肯定地回答:“没有。这种只要派人去查一查就能知道的事情,我何必撒这个谎?就是因为两季的收成太多,骆越郡那边没法子送过来,我们一合计,才只送了第一季的稻和刍稿。” 第一季的收成是一百三十二万石,第二季的收成是一百零八万石,这要是都一起送,二十二石一车,得装近十万车。 运送的士兵至少要十万人! 十万士兵,你是来送税的,还是来攻打咸阳的? “两百四十万石……两百四十万石……”治粟内史已经要不会说话了,他心里清楚,这种一去骆越郡就能知道真实情况的谎言,徐福真的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徐福倒是很淡定。 他还没将神女让他试种的三亩半地神稻的收成算在里面呢。而且,等到明年正式播种三亩半地神稻稻种,收成只会更加翻倍。 三倍?五倍? 总之,食物以后是不缺了。 治粟内史连忙让人将这七百多车的粮食拉去咸阳仓,却被告知,“咸阳仓装不下了!” 治粟内史撕心裂肺地扯着嗓子:“先堆在仓城内,让匠人立刻建新仓!连夜赶工,别让稻子受潮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担心养猪粮食不够的小天使们,不用担心啦,粮食非常充足。 关于运粮会不会消耗那么多,我这里参考的是这个数据—— 四万兵赴之。大将军从事中郎李固駮曰:“若荆、扬无事,发之可也。今二州盗贼,盘结不散,而复扰动,必更生患。又兖州、荆河之人,远赴万里,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军行三十里为程,而去日南九千馀里,三百日乃到,计人廪五升,(古升小,故曰五升。)用米六十万斛,不计将吏驴马之食,但负甲自致,费便若此 (《通典》) 一车是二人二马,我已经尽量减少了,没放护卫了。 马的吃用: 征马每匹给生谷二斗,作口袋,饲秣日以二升为限,旬日之间,人马俱无饥色。 ——(《宋史·宋琪传》) 宋朝两升是秦朝0135616862988220石 (所以陛下还亏了草料,主要是骆越离咸阳太远了) 关于【共2,400,000石】这个水稻产量,不是瞎写的。 首先 越南南方(也就是骆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为秋季,面积达 195 万 hm2(公顷)(晋江不支持打平方,只能打数字2了)【29,250,000亩地】 其次为春季,面积 140 万 hm2【21,000,000亩地】 冬季最少,面积只有 60万hm2【9,000,000亩地】 ——论文《越南水稻生产与国际贸易情况分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