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〇章 说媒(一)-《驿唐》


    第(3/3)页

    通过这种方式民邮运转了两年多,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可以说已经成熟了。至于客舍方面,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客舍由商号的人经营,由驿站的人负责监督。因为驿站和客舍将平均分享客舍的收益,所以驿站的人肯定会认真监督。

    目前运转了两年,朝廷现在每年对驿传系统的拨款已降到不足五十万贯,比武德年间少了一半,而驿站的驿丁、驿卒的收入却提高了一倍。现在到驿站当驿丁、驿卒已经成为无数青年的梦想,不知有多少人请人说情走门路要到驿站当驿丁、驿卒。不过,李潜严令各地驿站驿卒只能由驾部统一从府兵或退役边军中招收,驿丁可以从普通百姓招收,但有固定的数量编制,而且想当驿丁必须有当地县令、郡守的推荐函,若驿丁出了问题,为他出具推荐函的官员要承担连带责任。招进来的驿丁还需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此举是为了保证驿传队伍的纯洁,防止驿站被地方豪强渗透。

    李潜与梁兴财商议后,认为开办钱庄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李潜让梁兴财出面约十家商号的负责人在七月初于洛阳召开一次秘密会议,商议开办钱庄一事。

    过了几天,大理寺来人请李潜前去为安修仁一案做证。李潜欣然前往。在作证时,他不着痕迹的透露了安修仁与颉利和可敦(前隋义成公主)以及许多突厥贵族之间有密切关系,然后又详细描述了当时他在颉利牙帐前如何救他,又看到他麾下的护卫如何从死去的同伴身上掏摸珍宝一事。大理寺的官员听了很是高兴。他们已经好几年没办过大案子了(所谓的大案子就是牵扯的人官职够高,罪名够大,且能办成铁案的那种),安修仁的这案子,人证物证均在,任安修仁有天大的能耐也翻不了案了。有了这个案子,他们中的某些人或许可能会升上一级也说不定。

    五月中,大理寺将安修仁纵兵洗劫颉利牙帐一案审讯结果上报李世民,李世民看了后在政事堂与诸位宰相商议,大笔一挥法外施恩,将原来判决的安修仁褫夺官爵,流放三千里,改为褫夺官爵流放一千里。判决下达之后,安修仁之兄安兴贵上表请罪。李世民没有责怪他,反而予以抚慰。本来,按照李世民原来的想法,还想让安修仁之子承袭了他的爵位,但在听了李潜的那番话后,李世民没有再大度开恩。

    五月二十(按照史书记载是四月戊戌日,然而查阅了许多资料均显示四月没有戊戌日,五月才有),西域诸胡联合上表,尊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知道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到目前为止,李世民已统一了中原并将突厥的地盘纳入版图。草原良马源源不断充实到大唐到军队。现在的大唐可谓是兵强马壮,再也不是那支以步兵为主几万号人只有几百匹马,以防御为目的的瘸腿军队了。现在大唐的周边有能力给大唐制造麻烦的只有西域诸国和吐谷浑了。不过,目前来看,这些势力还没有胆子向大唐挑衅,大唐想打也只能等机会了(道义上站不住脚那帮文臣们是不会同意出兵的)。

    贞观四年七月,御史大夫萧瑀被罢免,改任太子少傅。萧瑀的改任与当初诬告李靖有一点点联系,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主要原因是这老头太能窜跳了,而且对李世民的那些心腹怀有很深的成见。比如他任御史大夫期间不仅弹劾过兵部尚书李靖(前任中书令),还弹劾过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前任御史大夫现任中书令的温彦博,门下省的头头侍中王珪,参与朝政(宰相)魏征,长孙皇后的舅舅,封疆大吏高士廉。基本上宰相班子除了他自己他全都弹劾了一遍。至于其他那些官员也没少被他弹劾。

    最后,魏征生气了(魏征已是言官的精神领袖),以全体官员代表的身份对李世民一通怒吼,“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你即便不能弘扬美好善良来约束打击恶俗,也不能亲昵奸佞来自损名声)”

    李世民顾左右而言他,赐给魏征五百匹绢,然后萧瑀就被调任太子少傅。

    八月,李世民下诏,任命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古往今来入朝为相,出则为将,且身经百战鲜有败绩的人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李靖便是其中最声名显赫的一位。更重要的是,与其他那些功高震主不得善终的名将相比,他的结局最好,这除了李世民的胸襟气度外,更重要的是李靖的个人修养。在他任尚书右仆射四年,他给人的印象是徇徇不能言(看上去很木讷,不大说话)。不过,不要以为李靖是个滥竽充数的木头人,他的行政能力和远见卓识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了,就连房玄龄也非常敬佩他。他之所以很少说话是因为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说话少自然犯错误的机会就少。当然,这都是后话。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