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初论改革-《驿唐》
第(2/3)页
李潜烹好茶分在茶盏中,取了一盏弯腰奉给李世民。李世民接过茶盏看了一眼李潜,忽然道:“李潜,你有何见解?”
李潜正在退回去,听到李世民的询问顿时一愣,赶紧看了一眼柴绍,却发现柴绍没任何暗示。李潜心念急转,立刻明白柴绍已经不把自己当成下属心腹,而是将自己放在了与他同等的地位。李潜不由得暗暗失落。他毕竟还年轻经验少的可怜,若没有人指点他还真有些茫然。
李世民看到李潜沉默不语,问道:“李潜,怎么了?”
李潜醒悟过来连忙道:“回太子,您和诸位所议的事臣不懂。臣只明白一个粗浅的道理,那就是若想喝茶,必须得等水烧开了。不过,在等水烧开期间可以做许多事,比如烘茶、碾茶、筛茶等等。若等水烧开了再做这些反而就完了。”
李世民听了哈哈一笑,道:“李潜所言有理。”说着便举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赞道:“好茶,李潜真是好技艺,怪不得能说出刚才那番话。”
“谢太子夸奖。”李潜退回,接着把剩下的茶盏奉给众人。众人接过茶盏吩咐称赞李潜的茶艺,闭口再谈刚才的事。其实根本无需再谈,李潜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李世民放下茶盏,道:“今日咱们来是为了恭贺李潜的。另外李潜初任京官有些事还不了解,日后还需诸位多指点。”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没问题。李潜连忙谢过众人。
李世民又道:“李潜曾对驿传的改革有些设想,诸位也都听到过。李潜,日后该如何做你且说说,有道是一人计短三人计长,让他们给你参谋一下肯定有好处。”
李潜点点头道:“臣以为驿传的改革可由浅入深分作三步。第一步,将驿馆剥离出来,准许商旅、百姓投宿。第二步开通民邮政,准许民间百姓通过驿传来寄送信件。这两项都可收取费用补充驿传的开支。”当下,李潜将这两步所需做的准备和步骤一条一条陈述给李世民。具体细节李潜没对李世民说,因为这些细节不是一时半会能说透的。说多了只会让李世民等人迷惑。
这两步改革李潜早已告诉过李世民。李世民对这两步也已首肯。加上这两步所涉及的都是民间,推广起来难度不大。众人也明白这一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潜又道:“第三步,开通钱庄。”
房玄龄对这个最感兴趣,问道:“怎么开通?李将军可有想法?”
李潜道:“在下想在长安设立钱庄总号,在各地设立分号。现在陛下不是将天下分为十道吗,在下想每一道可选择一个商号与驿传合作开通钱庄,成立每道的钱庄分号。在每州设立支号,在县和州县外的驿馆设立钱庄兑换点。这样一来整个钱庄可覆盖整个大唐,通过总号可以如臂使指。且由于每一道都只负责自己这一道的业务,不虞他们会坐大反过来左右总号。”然后李潜将总号与分号间如何划拨如何结算,如何稽查等等一一说了一遍。而且还举了个例子。
比如有人在长安存到钱庄一万贯,要到苏州去取。长安的钱庄收到钱后出具银票。这人拿着银票到苏州后若兑换银钱,只需将银票交给苏州的钱庄,钱庄勘验银票无误后,扣除费用将钱交给持票人。银票可分为记名票(存钱的人留下印记或签名甚至是暗语)也可分为不记名票(面额固定无论是谁持票来都予以兑换)。这种汇兑业务是钱庄最基本的业务。日后等银票汇兑业务推广开了,那么很多人可能就考虑交易时存一次取一次太麻烦,而且钱庄得抽两次费用。这时钱庄再适时推出背书业务。不记名银票直接可流通,只收取最后一个兑换人的费用,且无论银票开出多长时间其兑换费用固定。这时的不记名银票就已经初步具备纸质货币的功能了。不过若想完全取代铜钱还得需要很长时间。
至于总号与分号间的稽核,则以年为单位,头年的七月初一到次年的六月三十日为一个核算年(这种合算方式只要是为了避开春节)。每个代办点在七月初十前汇总上年度的进出账目上报州府,州府在七月低前汇总上报每道的分号。每道在八月底前上报到总号。从九月开始总号对各道进行稽查。无论账目是否清楚,十月份总号将派出稽核队伍到各道进行审查。此为小审。每五年进行一此大审,要彻底审查每个兑换点。若有人举报则随时开展定向审查。
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李潜没办法一一说明。比如银票的加密方法,各商号之间通讯往来的加密等等。若是把这些也向李世民一一说明,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仅是粗略的说了一下李世民听了就无比兴奋,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思忖了片刻道:“你这个设计很好。不过,如何杜绝有门阀背景的商号参与其中,你有办法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