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东南经略-《永历四年》


    第(2/3)页

    洪承畴对身边幕僚所说的那个他便是陈文所部的第二任监军文官王江,自从被清军俘获后,他除了在杭州呆过几天被陈锦用来招降陈文外,始终被软禁在这江宁府。由于浙江明军的实力越来越强,满清对他的看管也从未有过放松,刚刚随他离去的那两个随从就是负责看押他的差役,只是变了装束好给他这个已经投降满清的前明高官一些起码的体面罢了。

    此番洪承畴召见,无非是想从王江的口中套出更多的关于那支浙江明军以及那个身世始终处于迷雾之中的主帅的一些细节。只不过,王江对于陈文的了解除了相处之外,全部都是听陈文自己说的,他没有机会也没有那个能力进行调查,甚至就连陈文的几个部将也是如此。

    “先是王江,然后孙钰,陈锦先期剿灭大兰山明军的计划没有丝毫错谬,只可惜突然窜出了一个陈文倒是把这份苦心谋划给彻底掀翻了。”

    洪承畴没有去说,甚至也没有去想什么若是当初金砺和田雄能够在四明山将陈文斩杀的话,那么东南局势也不会恶化到这个份上。因为他很清楚,这种想法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有这个功夫还是应该多多筹算如何彻底将其镇压下去为妙。

    可是现如今的东南战局,福建和浙江的两路明军虽然不能联手,但即便是存在也能分走满清太多的兵力,使得清军根本不敢放心大胆的集中太多兵力进行围剿。

    “只可惜了,耿继茂此子,不及其父多矣。”

    此话洪承畴并未说出口,因为抽调耿继茂的决定是顺治下达的,因为他要留着经验更为丰富的尚可喜继续留守广东以防备着李定国突然南下。原本在顺治和洪承畴看来,即便耿继茂经验不足,但是凭借着靖南王府的藩兵也足以镇压郑成功,到时就算水师实力不足,无法威胁到中左所,只要能够将郑成功的陆上大军彻底打掉,甚至只是彻底打残,让他将这两年吞下的战果重新吐出来就足够了。

    奈何即便是这等看起来轻而易举的要求,耿继茂却都没有能够实现。

    半个月前,福建明军集结了将近两倍于清军的兵力与靖南王府的藩兵、福建提督和左路总兵的标营会战于同安。起初还好,明清两军集结了大批步兵在同安城外进行野战,试图以此破敌。可是随着风向突变,火铳和火炮的硝烟遮蔽了明军的部分战阵。对于清军来说,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骑兵迅速突进破了以步兵为主体的明军大阵,一场大捷就算是到手了。

    可是耿继茂的临战经验实在太少,即便有左翼总兵徐得功的建言,他的反应却还是慢了半拍,结果等耿家的骑兵冲上去时,明军将长矛手和藤甲兵进行了调换,火铳手也退到了后面不再使用,转而由弓箭手和弩手来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耿家的骑兵虽然也一度击破了明军侧翼的部分战阵,但是反应过来的明军却还是将他们驱逐了出去,重新完成了结阵。最后两军就这么激战了一下午,到了天色擦黑时只得不约而同的撤军回营。接下来的两天,明军将同安县的百姓迁回了漳州来补充那里在围城中的人力资源损耗,而清军则接盘了空无一人的同安县城。

    至于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这份详细的报告自然不是耿继茂发过来的,而是福建提督杨名高和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的手笔,洪承畴经验丰富,自然能看出两份捷报里面的那些龌龊,显然是福建绿营不愿意在脑袋顶上再扛一个没什么本事的大爷。至于耿继茂的那份同安大捷,乘胜占领县城固守的报捷文书自然也是在满嘴跑偏厢车,骗骗那些不知兵的文官还行,想蒙蔽他洪承畴那根本就是在做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