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震惊-《永历四年》


    第(3/3)页

    这个问题戚继光没有碰到过。若是他还在世,算了。那也就没建奴什么事了。陈文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戚继光的多兵种协同作战体系倒是可以借鉴一下,只不过问题就又回到了原diǎn——没钱!

    别的不说,一个,甚至是半个车炮营的花费就能让陈文倾家荡产,更别说是把这四种编制全凑齐了,有那个钱他还不如多建几个步兵营。再从清军占领区走私diǎn马匹什么作为辅助来得容易呢。

    除了这个关键性问题以外,车炮营在大漠、草原上打蒙古人可以作为临时营寨以保护步骑,但是他现在却是在浙江打八旗和绿营兵。而且戚继光时代的蒙古人没有火炮,而他需要面对的清军却有,最可恨的还是与金华一山之隔的杭州。还驻扎着清军中以火器使用著称的部队——杭州驻防八旗的汉八旗兵,编练车炮营可能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问题存在很多,而且必须赶在清军恢复元气之前解决,因为今年的这一战的规模远远超乎陈文的想象,虽说是赢了,但是历史的轨迹也偏离得越来越大。

    郑成功现在在兵围漳州,声势浩大,历史上福建清军各部、陈锦的督标营和马进宝的镇标营先后前往解围,结果不是被击溃,就是围在了城里成了瓮中之鳖,就连陈锦本人也被家奴杀死。最后还是靠着杭州驻防八旗带着福建提督标营将郑成功的大军击溃,为漳州解围。

    可是现在,马进宝的镇标营已经剩不下三瓜两枣了,督标营的老巢在衢州,眼下只有残破的衢州绿营协助,恐怕也很难去福建援剿。至于杭州驻防八旗则更是被陈文隔在了杭州,在抚标营急需时间重建的情况下,能不能出兵都是两说。

    郑成功的压力骤减,可是陈文的压力就大了起来。靠着这一府又一县之地如何撑过去,比起在天台山上指diǎn江山来说确实要困难太多。

    问题急需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可是一切的节diǎn都在于银钱和粮食这两件事上,而这两个问题现在却都是陈文的软肋所在。

    脑海中浮现着千奇百怪的念头,以至于张俊敲过门带着一个军官进来都没有注意到。直到张俊在身旁轻呼了一声,陈文才算是反应了过来,定睛一看,同来的那军官却是此前吴登科和李瑞鑫派去接应王江的那个骑兵军官。

    “王巡抚现在到哪里了,可还安好?”

    房门早已被守在门外的张俊关上,听到陈文的问话,那军官猛的跪倒在地,口称死罪。

    “卑职无能,王巡抚于两个月前被宁波绿营俘获,此刻已经降了鞑子。”

    闻言,陈文如坠冰窖。

    ………………

    《戚继光与中华帝**事改革*尾声》

    anon-nron

    浙江陆军讲武学堂译

    ……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戚继光试图引领中华帝国走向军事近代化的努力也彻底化为泡影。

    皇帝的百万大军在彻底封建化的过程中被来自通古斯的野蛮人无情的粉碎,而他的继任者们更是无力解决政府和军队内部的**与堕落,帝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趁虚而入的野蛮人压垮。

    所幸,就像泰西一样,野蛮人入侵的狂潮终将在长枪、火铳所所编织而成的山峦面前撞得废碎。

    十七世纪中叶,通古斯野蛮人一度占据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继任的皇帝也被迫退到被那时的中国人视为蛮荒之所的云南,托庇于无耻奸诈的孙可望。可是当陈文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举起重建戚家军的大旗,并以戚继光的兵书战阵为依托训练军队,很快就遏制住了通古斯蛮夷以及其仆从军队在东南战场上的势头。

    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以及通古斯蛮夷和他们的仆从军队试图通过复制陈文的经验,凭籍着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压倒性的优势来终结中华帝国残余势力的反抗,陈文被迫通过不断的变革来强化始终处于劣势之中的新式军队,最终完成了针对野蛮人的逆袭。

    可是随着王翊被野蛮人杀害,王江被俘,陈文不得以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世中华帝国的未来……

    笔者在中国学习军事,游历各地之时,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写在本书的末尾。

    “如果隆庆年间,戚少保上书要求全国各地卫所前往蓟镇轮训的计划得以实行,面对我皇明上百万人计的鸳鸯阵,只有数万男丁的建奴本不足持。可是这世上并没有如果二字。今天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复制戚少保成功的经验,更是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进行更为深化的变革,以此来消灭任何敢于挑战华夏的蛮夷。如显皇帝所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第二卷,星星之火,完)(未完待续。)

    ps:  ps:好久没有这么早更新了,昨天写完了一大半,但是剧情没有发展完只能先去睡觉了,今天就着昨天和今天的思路把后面写完,一看字数有平时的两章那么多,总算是没白请昨天这个假。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