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新仇-《永历四年》


    第(2/3)页

    这一战抚标营得以潜越,说到底还是由于明军的骑兵数量太少,又大多被用在了南线战场之上,防备抚标营的明军在情报上被清军的骑兵所屏蔽,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陈文没有怪罪东阳营的各级军官。但是浦江县那块难啃的硬骨头却还是交给了他们,其中也有着戴罪立功的意思在。而对此,自尹钺以下,东阳营的各级军官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表示一定会将浦江县城收入陈文的囊中。

    ………………

    当陈文帅军回援义乌县城之时,楼继业和吴登科也率领着南塘、义乌两营先后越过孝顺镇、塘雅镇,进逼作为金华府治的金华县城。

    可是未待他们合兵一处开始攻城,城中便冒出了大量的火光和浓烟,而城内的士绅百姓也赶忙打开了县城的东门,以便迎明军入城维持秩序。

    原来清军的四府绿营和督标营自孝顺镇被击溃后,便逃回了金华县城。在城中大掠了一番后,来自于衢州、严州和处州的绿营兵便离开此地,回返各自的防区。而金华总兵马进宝和督标营中军副将张国勋在商议了一番后,也裹挟着本地的官吏退守衢州。这城内的大火,便是清军用以拖延明军追击用的。

    清军已经逃离,能不能追上尚且两说,而当前的这座府城却是刻不容缓。吴登科遥望着城内冲天的火光,脑海中却是战前与陈文的那段对答。

    随着回忆的深入,吴登科的目光也越加的坚毅起来,两营的军官已经到齐,他没有丝毫的不决便大声说道:“我部是大帅麾下仅存的一支浙江王师,与鞑子不同,我们行的乃是保境安民之道。城中大火弥天,百姓危在旦夕,本帅决意放弃追击鞑子,全军入城,南塘营与义乌营各分出一个局守备城墙和城门,其余将士入城协助百姓救火!”

    “末将等遵命!”自楼继业以下,两营的众将齐声应喝,未有丝毫的犹豫。

    经过了一夜的奋战,城内的大火也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只待最后的这一番动作便可以将此事告一段落。

    在幸存下来的这个家仆的照料下,周敬亭逐渐恢复了些精神和气力。清军离城前的勒索和劫掠让他吃了不小的苦头,可是即便如此,那座始建自嘉靖年间的老宅子还是在大火中化作了一片废墟。

    那座宅子倾注了周家这百年来不少的心血,而更重要的还是看着他长大,当年为了救他被受惊的奔马踩断了一条腿的老管家,在将他推出厅堂后和其他未来得及逃出来的家仆们一同葬身火海。

    从开蒙之前,他所得到教育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明一朝,无论是政治经济权利,还是在百姓中的威望,拥有功名的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丝毫不逊于华夏历朝,甚至就连前宋也未必能及得上。

    清军南下后,地方官对于读书人这等同类也大多是持着包容的态度,就连那些丘八比起对待普通百姓的态度也要收敛一些。本想以着大明遗民的身份守住家业,苟全于乱世,可是当清军在此地的统治受到威胁之时,他身上的功名不仅没有成为护身的符咒,反倒险些害他丢了性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