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捷报-《永历四年》


    第(2/3)页

    行过礼,在得到起身的示意后,王秀全便站了起来,向鲁监国表明来意。

    作为王翊的经略府亲兵队长,王秀全上一次来舟山还是陪同王翊觐见鲁监国,只是时隔不到一年的光景,大兰山明军损失大半,就连王翊也战败被俘,这使得王秀全心中满是悲叹之情。只是,此间他作为王江的信使,来此却是以大兰山明军余部的信使身份,向鲁监国朝廷汇报四明湖之战的细节和四明山殿后战的捷报的。

    “监国五年十月,四明山各部王师集结梁弄镇,准备按照游击将军陈文制定的方略,先行进攻鞑子浙江提督田雄所领的提标营,再行南下会同四明山南部王师迎战杭州驻防八旗……”

    王江的奏章由于篇幅的问题并不能把所有的战斗细节书写清楚,所以在呈送上王江的奏章后,王秀全便在鲁监国的示意下将整场战事的来龙去脉详加讲述给在场的鲁监国君臣。

    作为四明湖之战的亲历者,他目睹了明军彻底崩溃前的几乎全部景象,后来陈文击溃了提标左营,从那些俘虏的口中也得知了此后的事态,所以此刻由他来讲述也显得很是直观。

    “……很多依旧选择继续战斗下去的将士或是向鞑子发起决死反击,或是聚集在经略的旗下,直至亲身保卫经略的任总兵殉国,自王师崩溃起就始终在敲击战鼓鼓舞士气的王经略拔出佩剑,在砍伤数人之后力尽被俘。”

    “哎。”

    听到这里,鲁监国不由得叹了口气。四明湖之战惨败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前已经传到了舟山行在,只是由于四明山明军的头面人物不是被俘,就是战死,亦或者不知所踪,所以具体细节并不明了。

    只是让鲁监国君臣没想到的是,明军在这一场战事中前期其实并非全无获胜的希望,无论是那份意料之外的情报,还是由此制定的各个击破的计划,以及那支横空出世的南塘营,明军获胜的希望其实很大。

    没想到的是,这场本来有希望成为一场大捷的战事最后竟然是被冯京第的一个部将,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小人物将战局彻底扭转,清军才会如此轻易的取胜,尤其是在冯京第殉国的消息已经传来的今天,实在让在场的鲁监国朝君臣们叹息不已。

    “微臣本欲同死,只是经略有命,着王副宪与陈游击掩护百姓撤退……”

    接下来,王秀全便将后面的事情娓娓道来。只是他并没有去提及陈文试探大兰山官吏的事情,这是王江先前吩咐的,毕竟一个疑心重的臣子不大可能讨鲁监国的欢喜,一个猜忌同僚的官员也会引起朝中其他臣僚的反感,哪怕这是在那个危在旦夕的时刻的无奈之举。

    “……十一月初六,鞑子见王师即将出山,便加快行进速度追赶。陈将军知已无法顺利撤出四明山,便毅然领兵殿后。此战提标营战兵一千余人,辅兵一千五百余人,为首的便是提标左营副将李荣那狗贼,而陈将军为防止鞑子游骑绕路袭击百姓,更是将本来不及六百兵的南塘营分出一百余兵卒继续掩护百姓……”

    即便没有被允许参加这一场战斗,王秀全还是从王江、陈文以及南塘营那些军官士兵的口中得知了战斗细节。当然,陈文的说法比较谦虚,而南塘营的那些将士们可是撒开了吹,一diǎn儿也不打草稿,反正他们也确确实实的以少胜多,任谁也不能说他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的不是。

    王秀全在描述时,采取了中和的方式,也算是比较接近于事实了。只是在鲁监国君臣的耳中,却分明是一个勇悍异常的武夫迎着炮火前进鼓舞士气,最终把吓傻了的清军击溃的故事,鸳鸯阵神马的完全被边缘化了,只有张名振还勉强询问了两句,见王秀全根本不懂也就作罢了。

    “……斩首五百九十二级,俘虏九百一十九人,生擒提标左营副将李荣以下将校一十二人,王师大捷!”

    “真是猛将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