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触动-《永历四年》
第(2/3)页
“那时,朱重八最大的梦想就是赶快长大,到时找当年给他父母做媒的媒婆帮自己找一个手脚勤快的姑娘做媳妇,然后生下属于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到了自己的现在岁数,就叫他们去给刘姓地主的儿子放牛……”
这故事很像陈文那时代那个放羊娃的故事,不过在古代,农妇、山泉、有diǎn田,这是中国农民的不二梦想。当然啦,地主谁都想做,可是这世上又有多少地主,现实一diǎn总是好的,至少梦醒时分心中不会太疼。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至正四年,朱重八十七岁时,淮河两岸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和干旱,元朝皇帝害怕不赈灾老百姓会揭竿而起,于是下令赈灾。”
“可是,元朝皇帝下旨就一定有用吗?粮食从仓库运出,中枢的高官们先贪墨一部分,然后是各路的官员,接着是州、县,一级一级下来,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而朱重八的家就是寻常的老百姓。这一年的四月初六,他的父亲饿死了、初九,他的大哥饿死了、十二日,大哥的长子饿死了、二十二日,他的母亲也饿死了。抛开出嫁的姐姐和入赘的三哥,老朱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二哥还活着。”
“我想,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了吧。”
听到这里,吴登科已是老泪纵横,他想起了他的父亲,想起了他的母亲,想起家中的老黄牛和小黄狗,也想起了这一切是如何一一离他而去的……
“朱子说,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礼师信友、敬老爱幼。朱重八的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大哥死了,侄子也死了,他没钱上学,也没钱娶媳妇,他的朋友们也都去逃荒了,而这一切都是暴元的昏君和奸臣造成的!”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去造反,他选择在埋葬家人后去做和尚,因为他要替更好的家人活下去。可是寺院里也没有粮食,他在庙里待了一个多月后就被轰了出去,美其名曰化缘。就这样,有粮食时在庙里打杂,没粮食时出去化缘,一直到了至正十一年。”
渐渐地,在酒精的催化下,陈文的意识开始融入了故事中的世界,眼前再无他人。
“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和刘福通打出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起兵反元,一时间,天下震动,各地纷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元起义。”
“也是这一年,朱重八的一个姓汤的好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看过信后,找了另一位姓周的朋友卜了一卦。卦上说,留则死,去则活。既然如此,他离开了那座他呆了数年的寺庙,前往那座他命中注定要去的城市,濠州。”
“到了濠州之后,朱重八成为了濠州大帅郭子兴的亲兵。之后的日子里,他作战勇猛、处事冷静、思虑深远,逐渐得到了郭大帅的重用。也是在这段时期,他开始学着读书写字。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朱元璋!”
本来还在美滋滋听故事的孙铭此刻瞪大了眼睛,他从小就如同他哥哥一般,只读科举用书,为的是以后能够考上功名。对于本朝太祖的名讳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的那个却记得不甚清楚。
“朱者,诛杀也;元者,暴元也;璋者,乃是玉制的利器。诛杀暴元的利器!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带着何等仇恨的目光写下这三个字的,但是我却知道,在他的人生中这是最重要的事,是可以不惜以身为祭的事,也是他唯一可以为他的父母亲族做的事。”
而这,也是孙钰这些年来唯一可以为他的父母所做的……
“很快,他出众的才能得到了郭大帅的认可,郭大帅为了拉拢这个青年才俊决定把他的义女马姑娘许配给他,而这位马姑娘就是他日后相濡以沫的妻子,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他的能力太过于出众,这引起了郭大帅的嫉恨。于是,郭大帅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将他打入了黑牢,并且要活活饿死他。”
“眼见于此,他的妻子马氏只得不停的去向义父求情,可是却没有任何用。为了不让他被饿死,马氏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被烫伤,但每次都会去送。”
“如此深情,试问,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此刻,易氏已是捂着嘴发出了“呜呜”的哭声,而她的夫君则将她拥入怀中,满怀深情的听着眼前这个大逆不道的家伙继续讲着这个同样大逆不道的故事。
“或许是王者不死吧,最后郭大帅还是把他放了出来。他出来之后,发现自己就这样跟着这帮人混下去一辈子也别想诛灭暴元,于是乎他就申请带兵出征,而那个郭大帅大概是觉得眼不见为净,也就让他走了。”
“从此,龙游大海、虎归山林。从定远开始,连战连捷。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遇春、汤和、刘基、宋濂等等等等,数年间,群贤毕至。很快,陈友谅、张士诚授首,方国珍归降。而他,也终于等到了他所期盼已久的那一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