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儒术之争-《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


    第(3/3)页

    “什么?大儒?”

    “大儒来参加行儒道了?”

    “是哪家的人?”

    “小圣贤庄?还是青云书院?”

    “这是要做什么?”

    不少人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小心的打量着朱祐极。

    当朱祐极经过他们身旁的时候,这些儒生学子们都收敛了情绪,微微躬身,向着朱祐极行了一礼。

    无论是否是大儒,他们都会向朱祐极行礼。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们儒道不如朱祐极,自然会行礼。

    儒道最重守礼。

    山顶之上,反省亭内,院长周行天自然也注视到了这一幕,落子的手,悬在了半空中,喃喃道:“青云书院的人来做什么?”

    周行天是儒道高手,八品大儒境巅峰,半步亚圣境,在青云山的范围内,借用儒圣刻刀和儒冠,足以击败陆地神仙级别的高手。

    对于青云书院的儒道绝学【儒道文心】,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嗯?来的人是青云书院的?”李玄衣眉头微皱,问道。

    “嗯,也不知道来意。”周行天继续落子,心中却将大部分关注,都放在了行儒道之上。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虽然皆是同门,修得也都是儒道之术。

    但儒也分方向,最出名的就是程姓一族提出来的“存天理、灭人欲”。

    讲究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

    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

    义即是天理,不义即是人欲。

    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

    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

    心平气和即是天理,浮躁骄狂即是人欲。

    是谓存其天理,灭其人欲!

    而周师为何成为天下之师,正是因为他提出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一种与前者,截然不同的道路。

    所谓知行合一,人人可成圣,人人可成为先贤。

    反对程氏一族知先行后的说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

    这就是儒术之争。

    /77/77401/26329148.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