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家伙,考验这么快就来了。 “臣以为,以王朝现在国情,陛下所能做的便是掌握民心,只要民心占据在陛下这边,那么藩王与世家便不敢有任何动作。” 姜曌把自己的观点缓缓阐述出来。 皇帝听了之后开始皱眉。 姜曌继续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微臣从前说过的一句话?” “何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陛下能够掌握民心,那么藩王想要造反,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陛下若是能够掌握民心,世家又岂敢再嚣张,若是陛下能够再进一步掌握军权,那么皇权就牢牢的掌握陛下的手中了。” “那要如何才能掌握民心?” “百姓安居乐业,有地耕,有饭吃,有书读。” 皇帝的眉毛皱的更深了。 这些道理他自然懂,但是真要做起来,难如登天。 因为道路与运输的不便,所以远离水源的田地只能荒废。 田地荒废,自然就多了流民,流民一多,就怨声载道。 如果那些荒废掉的田能够利用起来,整个王朝的粮食至少能够翻三倍。 但问题是利用不起来啊,累死累活的挑水,最后的收成还需要缴税,最后剩下的粮食还不够养家糊口的。 所以他们宁愿去放佃户,也不愿意耕自家的田。 但是这样的话,民心要怎么才能获得? “陛下,获得民心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减少赋税,或者免税。” 姜曌说道。 但是皇帝现在手中并没有实权,他想要减免赋税,朝中的那些大臣第一个不答应。 皇帝感觉现在比召唤姜曌来之前更加头疼了。 他挥了挥手,让姜曌现行退下。 他需要好好想想。 姜曌在魏承运的带领下出宫,魏襄驾着马车在宫门口等待。 与魏承运道了别之后,就径直向魏襄走去。 “我们去重光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