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谢远二人入座,崔珩奉来茶水。 “崔三郎此番亲行琅琊,可是查到了什么?”谢远小抿一口,开门见山地问。 这个崔珩原本是崔氏旁支一脉的子弟,因为深受崔太公信任,便在临终前将之过到嫡支一脉,代崔泫之掌管崔氏。 他之前查到的线索,包括琅琊王和彭城王的消息,都是这位崔家三郎给修书提供的。 “那日阿舅遇刺时,冒死救出的家仆称那些刺客训练有素,不像是江湖里的人。事后他们回去事发地点,在刺客身上发现了这个。”崔珩从袖口中取出一只小木盒,推到谢远面前。 谢远接过打开,入目一把断到只有半截儿的短刀。 刀柄底端刻了一行小字,虽然模糊,但谢远还是能够辨认出来。 天武十年,彭城郡王下隶制。 “这短刀是刺客随身携带,与护卫阿舅的家仆拼死搏斗时折断,当时握的紧,废了很大力气才取下来。” “这是彭城王名下打造的兵器。”谢远抬头,定定看向崔珩。 崔珩颔首。 谢远眯起眼睛。 自大晋开国以来,天武帝为防止手底下的人造反,便严禁皇族和世家之外的人打造兵器。 每一个打造的兵器都必须署名,且得登录在案。 所以那把短刀上,才有彭城王的署名。 “谢小郎君以为如何?”崔珩摇着羽扇,笑眯眯问。 “刺杀崔公的真凶为彭城王,大抵是八九不离十的。只是那些刺客身上就只有这么一把刀,若回头叫他反咬一口,说我们诬陷他,那便得不偿失。” 谢远思忖片刻,“左右都来了琅琊,我且打听一二,再做对策。” 彭城王狡猾得很,想要凭借一把短刀将他认定成杀害崔公的凶手,状告到天武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崔珩方才的话,那些刺客刺杀崔太公时,身上都是带了武器的。 而等到他们折返,却只搜出这么一把武器,这很难不让人想到时彭城王故意设下的圈套。 其次,天武帝极其护短,尤其偏袒司马宗室子弟。 所以不能草率。 听完谢远的分析,崔珩点点头,压下眼中滑过的一抹精光。 阿舅临终前,说这位谢家小郎看似胸无大志,其实心里头跟装了明镜儿似的比谁都看得透。 于是他嘱托自己多观察观察这位谢小郎君,说日后若他有意入仕,品行又过得去,又兑现诺言护住了崔泫之,崔氏便可倾举族之力送他一路扶摇直上。 阿舅说想打最后一个赌,一个关乎崔氏未来的赌,但这个赌的结局只有他和崔泫之才能看到。 但在这之前,崔氏需要避其锋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