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引凤-《犁汉》


    第(2/3)页

    蔡邕当然不是傻,而是对于真正想做事的人来说,不怕事多,就怕做不了事。自孝桓以来,士大夫非不欲用事,而不能也。君不可匡;朝廷之法纪,不可正;郡县之贪虐,不可问。整个朝廷都在顺着下坡一路划到底,任是谁也无法扭转。

    但好在他蔡邕这次辅助的是一个雄主,是一个如日东升、喷勃愈发的新势力,这天下还有救。看着眼前这个反汉势力之主,蔡邕脑海里想起了他还在京都的时候,结识的一个年轻的孝廉,曹操。

    此君虽出自宦官一门,但不甘污浊,虽时常有人在背后骂他赘阉遗丑,但他都能晏然自若,志气不改。

    他看出此君的不凡,那一股昂扬向上、只争朝夕的斗志在京都的圈子里已经很少看到过了。所以蔡邕当时帮了曹操不少。当时他作为京都圈里品评天下的名士,已为士林领袖,曾品评过曹操的不凡。

    曹操那时候也确实需要一个这样的领袖来洗刷身上宦官的身份,所以对蔡邕的帮助,他一直铭感于心,后来蔡邕在京都的岁月,二人相交密切。只可惜,俱往矣,此君已是汉臣,而他蔡邕已做汉贼。

    汉贼不两立,管鲍之交也只能自此而断。

    这边,张冲恭恭敬敬将蔡邕迎入座后,这老翁就急不可耐地说有一策献上,他是真心想辅助张冲再鼎山河。

    然后他就将自己找诸葛珪寻计,诸葛珪三策合一的事情俱告张冲。谁知他这边才说完,张冲和何夔二人相视一笑,就听张冲道:

    “果然不谋而合。我和叔龙商议了一下午,也是觉得此三策可以并行,与你们想的一样。就是重点防守,机动出兵,至于胶东,我们打算先放一放,打算先和北海、东来两渠先商议一下,再拣选骨干入胶东开辟根据地。”

    蔡邕不懂这些军国之事,他就是单纯想帮忙,现在见张冲想得已经很明白了,就不再多说,反倒是说起来一事:

    “渠魁,我自入军,寸功未立,而居高位,已然汗颜。但知道是没有什么军旅之才,也就多认识些才华想举荐给渠魁。”

    张冲精神一振,马上兴奋起来,他最爱人才了,忙正身请蔡邕说来。

    蔡邕先是赧然,不大好意思讲:

    “是我两个学生,前些日去信给他们来泰山,相信已经在路上了。我这两学生,一个叫路粹,一个叫阮瑀,皆有点才质,可掌军中书记之职。”

    路粹、阮瑀?

    这两都没听过啊。不过既然是蔡老翁的学生,还能被他称为有才质,那估计是真有东西的。

    然后张冲就继续一脸期待地看着蔡邕,这老儿嗫嚅地吱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