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出事儿了(十)-《花开松林陀》


    第(2/3)页

    方大美说,“我不怕。因为我了解你。民俗研究和民族史研究就像双胞胎。哪一个民族史里没有自己的民俗呢?既然你说现在你在本地农村的民俗上研究是个空白。那你就去填补这个空白,找到你的文化底蕴。从文旅的角度,另一个新的项目。和我们的科学实验中试结合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行吗?”

    钱军说,“你还别说,你研究的项目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我中华民族的5000年文明史中,菊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你知道吗?正因为你研究句话,所以我也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很关注。在诗经里就有人以局为题的诗句。但是不是咏菊,而是食菊。人们是先食用菊花,后来到了唐宋两个朝代,才以赏菊为主的。尤其以宋代为胜。”

    方大美说,“你看文化来了吧,底蕴来了吧。我们现在研究的实用菊花。就需要你把唐代,宋代,你前人们对菊花的实用研究出来。然后衔接着我们观赏局的研究。这既是对于局文化衔接的研究更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既是一种史学的研究,也是一种现代文旅产业的研究。给我们的菊花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不是更有诗意吗?

    不要一提到菊花,只是陶渊明的那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难道就不可以研究研究苏轼的菊花诗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三言两拍》里有一个小说里的故事,专门讲王安石和苏轼斗才学。就是因为一个菊花诗开始的。那么,其他诗人对菊花的赞美是不是就更多呢?”

    钱军说,“看起来你原来文学的底子一点儿都没有丢。说的都让我动心了。就你这番演讲,会让所有的文人墨客对菊花而倾心的。对于菊花的诗歌和赞美。应该说《永乐大典》里边记载的最多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菊花集合起来,可能需要多少本儿的诗集呢?明清的诗人以咏菊为最典雅。据说清朝在京城西四牌楼,每年九九重阳节都要搭一个菊花台。民间所有的好品种都在这里争奇斗艳。这种大局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今。”

    方大美说,“你看,你对菊花的了解并不少啊。”

    钱军说,“不会是让我研究菊花史吧?”

    方大美说,“菊花室要研究。和菊花相关的文旅产业更应该研究。我们在这里做菊花品种的中试试验。然后这些新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大机械作业,最终打造成机械化的菊花产业,不瞒你说,我们这次除了观赏的菊花以外,重点是功能性菊花。可以从菊花当中提炼精油。可以生产菊花水。这都可以美容美体。更大众的就是我们这次带来了食用菊花品种。古代不是以食用菊花开始的吗?这一次我们还历史一个公道。开发食用菊花。开发菊花宴。难道你觉得这些还不诱人吗?”

    钱军说,“这些事儿要做起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不仅花美还有意境。每一件事儿都有诗情画意。这就是文旅产业最好的载体。据说广东和河南都有菊花镇。小镇以种菊,赏菊为主。全世界各地的人打着飞机来看句话。如果你在北方做一个海拔950m的菊花小镇。鲜明的特色。厚重的文化。广阔的用途。真的会让松林陀闻名于世的。”

    方大美说,“你看你说是需要我们俩单独来。我项目之间没有这么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吗?会碰出火花来吗?”

    钱军说,“我原来还以为你利用这次我们俩单独出去的机会。谈我们俩的婚事呢。”

    方大美说,“这也是其中一件事儿。张静让我当伴娘,给了我刺激。人家比我小四岁就要结婚了。我们两个还等什么呢?我们好好的商量商量什么时间办婚礼?包括我希望我们俩有一个工作的蜜月。把我们的新房就搬到松林陀的村子里好不好?一边度蜜月,一边做我们的菊花事业。我做中试项目,你做文旅项目。用我们的蜜月,为脱贫攻坚贡献点实际的。”

    钱军说,“话都让你说了,我还有什么?”

    方大美说,“你应该明确表达你的意思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