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她捏了捏信封,鼓鼓囊囊的,估计有不少票券和钱,栗蓉没拆,只拢好包裹,塞到布袋里跟小哥招呼一声就走了。 她到供销社溜达了一圈,买了些酱油调料,阔绰地割了两斤五花肉,买了几块猪板油回去炼猪油,她还想要些猪下水,可惜来得太晚,猪下水没了,倒是大筒骨还剩点儿,大筒骨没什么肉,只要钱不要票。 大骨汤补钙,赵青松脚不好,正好给他补补。 抱着一大包东西,栗蓉坦荡地接受别人注视的目光坐上了回村的公共汽车。 村口的大树下坐着一堆妇女,扎堆聊天是村里女人消遣的事儿,栗蓉拿的东西多,有个妇女跟她打招呼:“呀,栗知青,家里又给寄东西过来了嘞?” 几双眼睛盯着栗蓉,有些甚至是毫不避讳地打量她抱着的东西,栗蓉笑了笑:“是啊,我刚结婚没怎么上工,家里怕我没粮食,给寄了些东西过来。” 这话说的几位妇人都想翻白眼了,没结婚的时候,她不也是大包小包地收包裹嘛。 栗蓉是这批知青里面水最好的,白白嫩嫩,一看就是娇生惯养的,后来有人说她家里是工人家庭,生活富裕...... 只可惜嫁给了村里说不上姑娘的赵青松。 这年头,吃好东西容易遭人嫉恨,栗蓉深谙这个道理,顿了顿,抓了些瓜子给她们分了分。 收了瓜子的妇女尽说好话,但栗蓉无意跟她们闲聊,就怕哪句话被传歪咯,不要小看妇女的嘴,她们听你说一句,回头就能传出三句,越传越荒谬,栗蓉借口天黑了要回家做饭就离开。 她刚离开,妇女们就开始以她为话题开启聊天: “别看这栗知青拿瓜子给我们,但回到老赵家肯定毛都不给他们,你们信不信?” “黄婶子,你这话说的可不真,这么多肉,她一个人能吃完?” “哎哟,张嫂,你可别不信,老赵家昨儿个就分家咯,顶多分给赵青松吃,再怎么样也是她男人,老赵家想都不要想。” “真分了啊?” 一个磕着瓜子的人接话:“可不是嘛?你娘家回来可错过了好戏,这栗知青性子可烈了,直接跳河去,逼得老赵家不得不分.......” 张嫂有点唏嘘:“看着不像那种人。”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