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世《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曾记载,她执政期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已经是极大的肯定了。 两个秘书在侧,李乾翻开了今天的第一份奏折。 这是刑部陇西清吏司郎中,上奏的自这个月以来,陇西郡发生的恶劣案件数量和已经侦破的数量。 嗯,很好。 李乾笔走龙蛇,在上面批了一个“阅”字。 现在他已经不会轻视这种看似无用之论的奏章了。 前两天,李乾看到一册奏章,上面是江夏郡郡守詹大方奏报的事情,言称近些日子长江也有水患,停在岸边的漕船被吞没了十艘,报了损耗。 李乾本来也没当回事,但即将翻过去的时候,他又突然想起了之前见过的几封看似废话的奏章。 分别是巴陵郡和蕲春郡奏报的,漕船一直停在码头渡口,还没启程。 这两地一个在江夏上游,一个在江夏下游,人家一点事儿都没有,怎么长江就专门挑你这闹腾呢? 不查你查谁? 于是,李乾大笔一挥。 严查! 也正是从这件事中,李乾才得出了一个教训。 有时候奏章不知道怎么批,不仅是因为经验不足,还有知道的信息不够的原因。 所以,后来遇到的每一份看似废话的奏章,李乾总是会仔细地看一遍。 不求完全记住,最起码要做到心中有印象,日后遇到相关奏章的时候,也能想起来。 批完这个“阅”字,李乾把奏章放到一旁,又翻开下一份。 这是襄阳郡郡守奏报的,说当地有个寡妇为夫守节,为当地人赞颂。 李乾无言,继续在上面批了个“阅”字,然后又放到了一边,继续翻看下一份。 不过,每次他放过去一份奏章,一旁的武媚娘就打开仔细看一遍,然后继续放回去。 一开始吕雉还迷迷糊糊的,直到武媚娘连着看了两三份,她才意识到问题,急忙也跟着翻看起来,仔细地记住其中的内容。 就这么连着看了几份,李乾终于遇到一份让他不知改怎么批的奏章。 正当他要和吕雉、武媚娘商量的时候,政事堂外把风的老太监突然进来了。 “陛下,右相秦桧求见。” 他还补充了句:“右相还让手下带了许多奏章。” 李乾闻言,精神一振。 他早就知道前几天批的那些奏章有问题。 毕竟,李乾和武媚娘两人都是半吊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批出很合理的奏章? 那里面有很多朱批,李乾都知道有问题,但他却不知道正确的该怎么批。 他等了秦桧、严嵩两人三天,今天终于来了一个! 有了他们的订正,李乾就能知道,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对的…… 李乾刚想直接让秦桧进来,又突然意识到自己身边还有两个秘书。 这可不能让秦桧知道。 “媚娘,吕雉,你们先去门后听着。” “是,陛下。”两人起身向门后走去。 “大伴,宣他进来吧!” “是,陛下。”老太监这才出去,不一会儿就领着秦桧踏入政事堂。 他们之后,还跟着两名各抱着一大箱文书的舍人。 “臣秦桧,参加陛下。” 秦桧进来后,一丝不苟的行礼,他身后的两名舍人也急忙放下奏章行礼。 “都免礼吧。” 李乾虽然早就盼着秦桧来了,但此刻还是提着笔,装作一副很惊讶的样子。 “秦相怎么来了?有什么事要奏?” 秦桧抬头望了一眼好像在认真批奏章的皇帝陛下,斟酌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道: “回陛下,只是前几日的奏章,经过陛下朱批的那部分里,其中一些还有些争议。” “争议?”李乾皱了皱眉。 秦桧见他如此反应,更谨慎地想了一下,才开口回道:“陛下,就目前看来,纵览古今全局,考虑到各郡县和诸侯国的现状,综合预断,虽然一些朱批有可能在局部郡县取得暂时的有益局面,但放到全国通盘考虑,却有可能令朝廷前景变的更加微妙。其中一部分朱批更是有可能会引起部分京中和地方官员的争议,并在执行过程中引发难以判断的后果,进而有可能造成某些官员群体产生对朝廷的错误判断和怀疑,以至于对大乾整体局势施加不是很明确的、极大概率向下的趋势影响,并且令朝廷和地方如今尚算稳定的局面在某些方向出现微不可查的动摇……” 李乾努力要跟上秦桧的思路,可听着听着就两眼呆滞,神飞天外了。 “停!!” 李乾拍了拍桌子,急忙制止了秦桧念的咒。 “秦相,你是不是想说,朕的朱批有些批的不对??”李乾皱眉盯着他。 秦桧迟疑片刻,揣摩了一下李乾这句话的语气,才回道:“是,陛下。” 呼~ 李乾轻出了一口气,心说怪不得下面人这么喜欢写废话奏折,原来上边有个带头的。 “秦相,哪些朱批有问题,拿上来给朕瞧瞧!” 经了他这一顿话,李乾也不想来那些弯弯绕绕了,直接进入了正题。 两个舍人把箱子放到李乾桌前的地上,秦桧拿起左边箱子中的第一本,交给李乾。 “陛下,就如这本。” 秦桧展开这本黄绫奏章,指给李乾:“陛下请看这封奏章,此为荥阳郡中牟知县马济远上的奏折,说当地常平仓在水患中遭受损失,请求朝廷从别处调拨粮食给他们。” “而陛下您同意了。” “嗯?难道这也有问题?” 李乾不解地望着秦桧:“荥阳不是受灾区吗?难道不应该拨粮食给他们赈济灾民?” 李乾说话期间,秦桧一直认真地望着他,此时又揣摩了片刻,才回复道:“陛下,根据部分目前已知的,可靠性较高且不相互矛盾的消息……” “停!”李乾急忙制止了秦桧的发言:“秦相,把你的话控制在二十个字以内!” “是,陛下。” 秦桧简短地回道:“中牟常平仓建的高,水冲不到。” “什么?” 李乾一怔,望向桌上那奏章:“也就是说,这中牟知县在骗朕?” 他眉头皱起:“此乃欺君,难道他不怕被朕砍头吗?” 望着李乾的表情,秦桧似乎略有所得,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接着道:“陛下,恐怕他还真不怕。” “为何?”李乾眉头一锁:“难不成这厮的脖子比铡刀还硬?” “那朕倒是想试试了。” 秦桧拱手回道:“陛下,这马济远的奸猾之处,就在奏章里面。他只说常平仓遭受损失,却并未上报究竟损失了多少存粮。” “损失一仓也算损失,损失一斗也算损失,所以他并未有欺君之罪名。” “而需要调拨粮食更是合理,一县遭受灾,哪里不需要调拨粮食?但调拨也得有个缓急先后,中牟常平仓依然保全,顺序本应在其他郡县之后。” “但陛下给马济远批了这奏章,就算是承认了中牟没有存粮,下面就得先给中牟调拨粮食赈灾。” “如此一来,原本在常平仓里的那些粮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马济远的囊中之物。” “大灾之年,粮食最贵,借着那些粮食,他就可以大发其财……” 他的话说到一半,就听砰地一声。 李乾面色阴沉,猛地一拳捶在桌上:“如此用心险恶的贪官,朕定要严惩此贼!” 秦桧观察着李乾的样子,但随即又到:“按大乾法度,陛下最多只能罚其一个月俸禄。” “毕竟若较真起来,马济远只能算是奏章写的不够详细,并不算无法饶恕的大错。” 李乾懂了,手中权力不够,只能论大乾律了。 要是他能在朝廷里一言九鼎,秦桧是定然不会和他提大乾律的。 不过一想到不能把这马济远办了,李乾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 这踏马也太滑溜了! 真正的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要是能糊弄过去,那就得了一仓粮食,要是糊弄不过去,顶多也就扣一个月俸禄而已! 看这马济远的恶劣行径就知道了,这种贪官,他靠那点俸禄吃饭吗? 这还只是马济远一个中牟知县,其他人呢? 官位更高的人呢?? 当然,李乾也知道,秦桧的说法也不见得尽数真实,但他的话却给李乾提了个醒。 以后定要仔细再仔细,否则一个疏忽,就要被人蒙混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