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正君道,明臣职-《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2/3)页

    得议到什么时候?一千多个人扯皮,而且,绝大多数发言的人,也都是言中无物,都是在胡咧咧,没带过兵打过仗,对军事一无了解的主,在朝堂上纸上谈兵,商量着平辽大略。

    还有那么多,专业喷人的科道言官们在那当大喷子喷人。

    为了喷而喷!

    再有党争,为了反对而反对!

    或者是因为自身利益,而对朝廷的某项决策进行掣肘!

    这就是崇祯时期朝会的弊端了!

    这种满朝官员,参与到朝堂辩论的场面,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这种百官争论,辩论的场面,有种“民主议政”的味道。

    貌似相比于君主独裁,“进步”了点!

    但问题在于,明朝缺的不是民主,朱慈烺也不反对这些家伙们士绅民主!

    再者,你搞民主?

    你总得有点能耐吧?

    一个个吵得起劲,朝堂上唾沫星子满天飞,谁也不服谁,一个小事能斤斤计较大半天。

    这要是盛世的时候也就罢了,可关键当下是乱世,是大争之世!

    再让他们折腾下去,还不得把大明朝给亡了?

    此时,当人都到齐后,在魏藻德的带领下,诸官朝朱慈烺见礼后,朱慈烺示意众人坐下后,坐在椅子上的他,朝诸官说道。

    “本宫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我大明朝,为何会走到今日这个地步,为何我大明朝,有两京一十三省,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却沦落到藩篱犹如虚设,国门任由东虏来回肆虐,京师更为流寇所窃取?”

    “殿下,这都是臣等无能!”

    一时间,魏藻德连忙的带领着在场的所有臣子们跪下,朱慈烺却是示意他们起来。

    “不必惊慌,国事如此,怨不得诸臣!”

    说罢,朱慈烺示意魏藻德起来,当后者起来后,朱慈烺继续道。

    “孤思考良久,得出来一个结论,社稷到了今天这一地步,根本原因在于君道不正,臣职不明!”

    “所以,我大明若想中兴,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君道,明臣职!”

    正君道,明臣职?

    在场的官员不由得一愣。

    这六个字,他们当然听说过了——海瑞参嘉靖的治安疏里面的。

    想到这,大伙齐齐地将目光,对向了朱慈烺。

    心说,太子殿下莫不是要打着正君道,明臣职的名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