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朝李邦华说。 “爱卿所忧,朕当然明白,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慈烺孩子家做得了甚事?诸位爱卿还是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多言……” 李邦华被这么一说,也只好闭嘴不言。 不过,这老头心里还是愤愤不平极了——谁说太子做不了甚事? 太子这几天搁京城干的,可是有目共睹啊。 李邦华昨日亲自到京营去看过御前亲军还有京营兵马,发现这些军队虽然不太严整,但训练起来格外卖力,而且,朱慈烺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再看太子,轻而易举地收了京中兵权。 还封锁了内七外九几座城门,一副要禁止官员出城,死守京师的模样。 这哪里像干不成事的样子? 这也是李邦华会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 在他看来。 大明朝要是交给朱慈烺来治理,肯定比朱由检治理得好。 李邦华对历史很有研究。 他知道,历史上,但凡是有为之君。 哪怕是年轻,哪怕是没有经验,施政之初,亦能大刀阔斧,干出一番事业。 反倒是那些个庸碌之人,才会排资历。 排年龄。 自以为经验丰富,实则水平也就那样。 似崇祯这样的,再让他治个一百年国,水平也就是这样…… 战守之策肯定是议不出来的——内阁要是能议出来甚有用的战守之策,大明朝也不至于如此啊。 而当内阁在这里议事的同时。 朱慈烺则正在端本宫内,拿着一大本册子在翻看。 而东宫讲官谷瀚源,陈睿智则站在他的面前,毕恭毕敬地禀报。 “殿下,这些都是臣等,这些时日,统计出来的京中诸官名录,还有官员家眷的数目,就连勋贵的数目,也一并统计妥当了!” “大抵,加一块的话,如果全部带走,哪怕是诸官勋贵,不携带仆役,只带亲眷,也有个两万六千余人……” “再算上,皇上的行在随同的嫔妃,还有宫里的几位先皇老妃,以及随驾伺候的宫女太监,怕是人数得有个快三万了……” “太多了,太多了!” 翻阅着这些册子,听着一旁谷瀚源禀报的数字,朱慈烺只感觉头疼异常。 因为这些人太多了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