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沈万三-《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第(2/3)页

    朱标之所以成立银行,第一是为了方便调控大明的经济,第二则是为了保证纸质钞票的继续发行。

    朱标用老朱兑换的印钞机,用现代仪器,造出了第二代大明宝钞。

    这种宝钞,跟后世的纸币大小样式都差不多,尤其是纸币上面栩栩如生的图像,让整个大明的百姓叹为观止。

    至于仿造,那更是做梦。

    而大明第一任银行行长,在这个时代,除了大明首富沈万三之外,根本就不做他想。

    所以朱标不惜将老爹花费一万多模拟点,把沈万三直接给送去了历史长河里深造了几次。

    经济这东西,对于沈万三来说简直就好像本能一般,只是时代与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的发展,即使他才能再强,也跳不出历史的局限性。

    此刻,在游历过历史长河,打破了历史的局限性,洞悉了经济的本质之后,沈万三在经济方面,简直就好像开了挂一般。

    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大明百姓完全接受了宝钞的概念,让二代宝钞在整个大明开始流通,并且逐步将一代宝钞给一点一点的回收了回去。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大明的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大明各行各业都在朝廷科技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

    在这个时期,朝廷肯定要补贴大量的钱财,来刺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按理来说,如此补贴的情况下,朝廷财政必定会大量支出,最后导致入不敷出,国库破产。

    到了这个时候,一般王朝做的都是给百姓加税,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直接拖垮整个王朝。

    但在沈万三这里,银行的钱大把大把的出,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朝廷的补贴。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明银行这一年支出的钱,比洪武朝前十年的支出加起来都要多。

    然而诡异的却是,沈万三的银行不但没有亏钱,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反而是有不少盈余。

    而最最离谱的是,在这种夸张的局面之下,大明的经济居然还没有怎么通货膨胀,简直是稳得一批。
    第(2/3)页